在極端情況下。
這處實驗室有能力在四個小時內組裝出一顆臨時性的通訊衛星,六個小時發射上天。
當徐雲和黃雨婷來到建築二層的時候,實驗室內顯得熱鬧異常,絲毫看不出此時已然是凌晨四點:
“一號位預備,一號位預備,這次爭取把傾角壓在0.005°以內!”
“B組注意,B組注意,你們的算式出了問題,右邊不對等,再校正一下!”
“設計結構的專家不是說在路上了嗎?怎麼還沒到?”
“老馬,你的程式還要多久能寫好?”
“快了快了,馬上完成!”
“最後五分鐘了,你趕得上嗎?”
“放心吧老大,我平時寫小說的,天天卡著最後五分鐘更新呢!”
面對有些嘈雜的實驗室,饒是徐雲也被嚇了一小跳。
這處實驗室內忙碌的員工年紀普遍在三十到五十之間,沒有當初老院士團那般的‘悲壯’,
但這種嘰嘰喳喳的交流聲確實有些超出徐雲的認知。
他接觸過的專案研發環境普遍都很安靜,畢竟需要記錄和分析資料嘛,太吵的話肯定會影響效率。
因此大多數研發團隊無論在慶功宴或者專案外有多活躍,專案進行期間一般都是很安靜的。
專案進行時候的氛圍,通常跟三體電視劇的背景色調差不多,就差有人在背後拉小提琴了。
結果沒想到。
西昌基地的這些同行倒是別具一格,硬生生把實驗室搞成了菜市場,嗓門一個比一個大。
就在徐雲和黃雨婷有些發愣之際。
位於他們右手邊的葛同友恰好瞥見了他們的身影。
只見他與身邊的成員低聲說了些什麼,便快步趕到了二人身邊,先對徐雲點了點頭:
“小徐,你回來了。”
接著他又看向了黃雨婷,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感慨,主動道:
“小姑娘,你就是老黃的女兒吧?”
黃雨婷已經很久沒聽人叫自己小姑娘了,不過這種稱謂上的不適很快便被葛同友後續的‘老黃’二字給打消了。
只見她盯著葛同友,禮貌的問道:
“您認識我爸?”
葛同友輕輕點了點頭:
“自我介紹一下,我叫葛同友,搞儀器平衡的,當初和老黃合作過幾次。”
“另外我很久很久以前在海軍XX部隊服過役,老黃2013年設計的那臺重力梯度儀就被安裝在了我老部隊的艦船上,編號是XXXX。”
葛同友的口中報出了一艘艦船的編號,黃雨婷的眼眶瞬間便有些發紅了起來。
葛同友報出的那艘艦船上安裝的是黃大年教授在國內設計落地的第一臺重力梯度儀,服役期五年。
在五年間,它一共在我國東部海域發現了48架大大小小的潛伏裝置,稱得上功勳赫赫。
2018年艦船壽命到限,加之當時的測量裝置在精度上比2013年最佳化了許多,因此那臺重力梯度儀便隨艦船一起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