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歷史上的少主繼位,除非你是穿越者,否則不可能迅速平復各方的利益與訴求。
科研也是一樣。
黃大年教授去世後,黃雨婷除非快速顯露出自己的才能並且取得成果突破,否則無論如何都避免不了經費降低和人才流失的情況。
隨後李華頓了頓,又繼續說道:
「不過黃雨婷一直沒有放棄這個課題,她的職稱雖然是正高,但類別卻不是教授,而是
研究員——所以她可以有很多時間投入重力梯度儀的研究。」
「我們基地收到的這份意向書,就是黃雨婷課題組最近的一次成果。」
「當然了,據我所知,她不止把這份意向書發給了我們基地,還發給了酒泉、龍城那邊,算是一次廣撒網咖。」
徐雲又把意向書拿到面前看了幾眼,稍作思索,對李華問道:「李工,不知道基地方面對這份意向書進行過論證嗎?」
李華點點頭,爽利的答但:
「當然有,我們對黃大年教授的事蹟非常敬重,所以在收到意向書的第一時間——甚至要比常規的初篩更快一些,就對意向書進行了論證。」
「但遺憾的是,這份意向書主要針對的是重力梯度儀的機構設計,其餘的測繪模組、平衡模組都沒有思路。」
「客觀來說這個情況很正常,畢竟如果是完整的設計方案,那就用不著叫協作意向函了。」
「只是對於我們基地而言,這個專案需要打磨的環節還是太多了,因此只能暫時把它放到了預備區,準備在下次**會上討論討論。」
徐雲這才心下了然。原來是這麼回事…………
不過很快,他的心臟跳動頻率便微微加快了幾分。
李華的這番話看似在解釋意向書落地的困難,但實際上還透露出了另一個資訊:
黃雨婷設計的結構是沒問題的——最少經得起初步論證。
否則李華直接說方案沒有可行性就行了,沒必要提到測繪和平衡這些後續環節。
而在重力梯度儀的研發中,儀器的結構設計其實也是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因為有禁運壁壘的存在。
由於禁運壁壘的限制,導致兔子沒法直接複製最新的作業,只能自己一步步的去嘗試。
目前的重力梯度儀一直在最佳化,所以結構也幾乎隔段時間就是一個樣。
比如山東艦上的重力梯度儀,使用的是37的分組構造,中繼執行緒是126,以此來達到合適的實戰引數。(這是可以公開的資訊哈)
福建艦的重力梯度儀則要大一些。
分組構造為5X9,中繼執行緒高達324,同時還有防廣東人生啃的各種硬體等等…………
隨後徐雲想了想,對李華問道:
「李工,如果測繪模組和平衡模組都能解決,再加上黃研究員她的這個結構圖紙……」
「您覺得有機會搞出一臺臨時版本的重力梯度儀嗎?」
李華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有些遲疑的嘖了一聲,沒有直接給出答覆,而是確認道:
「徐博士,你預設的使用情景是永陵對吧?——不瞞你說,我對永陵的情況不太瞭解,它周圍的山多嗎?」
徐雲點點頭,肯定道:
「永陵背靠天壽山陽翠嶺,周圍的山和樹木都不少,畢竟是古代的皇帝陵寢嘛,肯定要山水適宜才行。」
「山體的高度呢?」
「高度倒是不高,天壽山的主峰雖然有一千米,但陽翠嶺的高度只有三百米出頭——而且這種高度的山峰只有兩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