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研究價值上,它是與大多數高校的專案相悖的。
所以國內搞重力梯度儀的官方機構有不少,例如三院的3XX所等等,但大學的課題組就比較少見了。
看著有些費解的徐雲,李華思索片刻,反問道:
「徐博士,既然你的課題組涉及到了重力梯度儀的測繪模組,那麼你應該清楚國內研究重力梯度儀的專家權威吧?」
徐雲點點頭:「略有耳聞。」
李華見狀伸出手指,在合作單位的吉林大學四個字上指了指:「看看這個,怎麼樣,想到什麼了嗎?」
吉林大學?
徐雲頓時一愣,不過很快他便意識到了什麼,猛然抬起頭看向了李華:「李工,您莫非是說....吉大的黃大年教授?」
李華有些感慨的點了點頭,接著嘆息一聲:
「沒錯,這個課題組就是老黃原先帶過的學生們搞的,申請書上的黃雨婷,就是老黃的親生女兒。」
徐雲默然。黃大年教授。
這是國內曾經頂尖的重力梯度儀專家,立下過驚天功勞的國之棟樑。(347章介紹過他,這裡就不贅述了)
19年正式交付的山東艦的重力梯度儀,便是出自黃大年教授之手。可惜在2017年1月8日。
黃大年教授因病救治無效逝世,次年被被評為2017年逝世的十位國家脊樑。
當初在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徐雲曾經為黃大年教授的離世惋惜了很久,科大也曾經派人參加追思會進行過悼念。
不過由於學校、專業之間都不存在太大關聯的緣故,徐雲也確實不清楚黃大年教授逝世後相關研究的變動。
在他想來。
雖然重力梯度儀是個非常重要的研究,但其本身的性質並不適合作為大學的課題組,上頭看重的也是黃大年教授個人的能力。
因此在黃教授逝世後,這個課題組多半應該就散了,組內眾人各奔東西。
結果沒想到....
黃大年教授的女兒黃雨婷居然女承父業,繼續扛起了自己父親的研究?要知道。
這種研究可不是靠著情懷就能持續下去的。
黃大年教授逝世後無論是經費、政策還是課題組成員自身內部,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或者說分歧。
想到這裡。
徐雲身邊的潘院士似乎回憶起了什麼,輕輕一拍額頭:
「黃雨婷…….哦,我想起來了,就是黃教授那個搞超高精密機械的閨女吧,她我有點印象。」
「黃教授去世的時候她好像就已經博士畢業了,評過科院的百人A,現在應該三十五六了吧?」
李華拿起茶杯給潘院士倒了杯水,說道:
「嗯,三十六了,之前在三院工作,和老黃的方向一樣。」
「老黃去世後她就把工作關係調回了吉大,大前年評上了正高,現在是吉大新興交叉學科學部的副部長。」
「不過科研這行大家都知道,情懷是一回事,成果是另一回事——而且很多時候,後者才是現實。」
「吉大給黃雨婷提供了兩年資金,但課題組一直沒出成果,所以從20年開始就逐漸降低了扶持,不少課題組成員也相繼離開了專案組。」
眾人聞言默然。
雖然無論是國家還是吉大都給了黃大年教授很高的生前評價,但遺憾的是,這種評價並沒有辦法完全反饋到現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