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後。
華夏高能物理界,終於擁有了粒子領域的定義權。
更關鍵的是.
這是一場面向全國人民的釋出會。
雖然同樣是99.9999%的觀眾可能看不懂具體過程,但他們卻可以清楚一件事:
這次釋出會史無前例的成功了,在外國佬們面前狠狠的秀了一波存在感。
這對於民族自信心的激勵作用是空前的,這屬於精神層面上最重要的收穫。
甚至在潘院士的心底,還有一道小火苗在微微跳動:
有沒有可能一種可能,今天就是華夏物理學界的騰飛之始呢?
這個念頭實在是有些嚇人與大膽,甚至要超過了所謂的意淫範疇,以至於潘院士都只是淺觸輒止。
但另一方面。
他的感性思維卻一直在心中低語:
萬一呢?
萬一真的是這樣呢?
那該多美啊.
在潘院士縹緲的目光中,現場的掌聲再次歸於平靜。
見此情形。
潘院士便暫時將各種想法拋到了腦後。
只見他假意整理了幾下面前的稿件,實則藉機迅速調整好了心態,繼續開口道:
“當然了,目前這兩顆新粒子尚未被正式命名,相關的其他屬性還需更深入的檢測。”
“所以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科院方面也會保持與CERN方面的聯絡,將相關訊息各位可以關注公眾號‘新手釣魚人’,以及抖音號‘無名小撲街’。”
“而到了眼下這個階段,我們的釋出會也差不多到了終章了。”
聽到潘院士這番話。
現場再次一靜,直播間內的彈幕也少了一大截。
偌大的釋出會主會場,只剩下了潘院士的聲音在室內迴盪:
“說實話,在這場釋出會開始之前,我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有同行、有媒體、也有大眾輿論。”
“許多人一聽說‘華夏科學院’這個主辦方,就認為我們絕不可能發現暗物質。”
“但大眾並不瞭解的是,在過去的幾年間,華夏物理學界其實產出過許多優秀的成果。”
“比如王貽芳院士,比如薛其坤院士,比如羅俊院士、馮波教授等等.”
潘院士說話之間。
鏡頭也轉向了臺下的幾位華夏物理學家。
第一位被鏡頭鎖定的是王貽芳院士,此時的他面色一如既往的嚴肅。
他的成就無需多言。
他的右手邊則是薛其坤院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