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朗道能級。
這是電子能量分解為單方向動能加一個簡諧能量,且只與兩個量子數kz與v有關。
在這個能級框架中,自由電子能量可以由連續曲線分出磁次能帶,是個非常重要的資料。
又比如截面積極值。
這也是粒子物理費米麵和半導體費米麵的少數共通概念,和簡併度有關。
不過半導體費米麵會發生一個宏觀性質的變化,叫做de phen效應,而粒子物理僅限於密度區間。
除此以外。
還有粒子佔據態、粒子分佈函式、譜函式的峰等等.....
依舊是用之前電腦組裝的事兒來舉例。
徐雲之前和周紹平計算出的那些公式相當於組裝過程使用的硬體,也就是資料線、電源線、固態硬碟啥的。
而此時表現在終端的費米麵資料,就相當於你用魯大師或者360分析出的電腦配置。
例如顯示卡是750ti啦、硬碟是120g等等.....
二者反饋的都是電腦效能,不過比起此前的組裝過程,資料終端上的內容顯然要更直觀一些。
“相變常數53.456......”
&n點在上方......”
“帶系協變數2.55554±0.004......”
隨著資料一行行的看下,周紹平的眉頭也逐漸皺了起來。
果不其然。
與其他八組資料(包括威騰)相比。
他和徐雲這組....姑且叫做科院組吧,科院組反饋出來的資料,的確存在比較明顯的出入。
不過這些出入的資料,在周紹平看來卻有些怪異。
因為其中有部分資料是正常的,和其餘八組的同名資料一致。
例如相變常數、粒子分佈函式等等。
但有部分的資料卻堪稱天差地別,完全就是兩個型別...甚至可以說兩個量級。
量級這個概念聽起來可能有點爛大街,但如果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觀感上可能就有些不同了:
數量級在數學上的表達是10的某次方,也就是最少十倍。
一般來說。
一個成年人和一架手機,如果不考慮體積而考慮高度的話,它們就相差正好一個量級。
現實裡普通成年人的常見身高也就150190,偶爾有些姚明或者潘多拉那樣的高個或者矮子也就頂天了,不可能出現十幾厘米的人。
換而言之。
這種‘量級’上的誤差,正常來說是不可能在某個框架內出現的。
同時令周紹平有些費解的是......
除了量級差異明顯之外。
這些錯誤...或者說異常資料的推導者既有徐雲也有他本人,也就是說不是因為某一方失誤而導致的不同。
但兩人同時出現失誤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