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格嘗試解決這個悖論,但他的解答方法很快又被來斯涅夫斯基給否定了。
弗雷格只能放棄自己努力了20多年的方向,放棄了數學,最後抑鬱去世。
還有在歐洲強子對撞機的記錄片中,有一位研究超對稱理論40年的小老頭兒。
當他不得不面對鏡頭和朋友承認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竟然是一無所獲時,那種無助、頹喪、失落和傷感,真是讓人心碎。(強烈建議各位去看看這個紀錄片,有中文版)
除此以外。
白令葛也是個很有名的例子。
很多人可能對這個名字沒啥印象,但想必在讀書的時候都曾經看過這樣一篇課文:
18世紀初葉,科學大發展的前夕。
在德國匹茲堡大學,幾個學生給一個老教授帶來了一些他從沒見過的奇妙的化石。
其中不僅描繪著飛鳥、昆蟲以及其他珍禽怪獸,甚至還有介紹太陽、月亮和刻畫著類似希伯來文的古老而又難以理解的石頭書。
】
教授看後十分興奮,立即跟學生一起到了發現化石的現場,再度挖掘出若干片化石。
從這一天起,教授便廢寢忘食地埋頭整理那些採集到的標本。
經數十載的辛勞,這位教授的努力終於結出了果實:
一本精美的包括有21張化石石版印刷圖片的輝煌專著出版了,書名為《匹茲堡石志》。
然而最後這位教授卻發現,這些化石是偽造的,是學生們對他做的惡作劇。
於是很快這位老教授便抑鬱而終。
此人就是白令葛。
因此和以上這些人比起來,加布裡埃爾·維尼齊亞諾無疑是幸運的。
這代表他的路沒有選錯。
但另一方面。
加布裡埃爾·維尼齊亞諾在暗物質領域投入了幾乎整個科研生涯,前前後後足足三十餘年。
同時從履歷和成就上來說,他也無疑具備發現暗物質的資格和實力。
可眼下暗物質的發現者並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看著他人在面前登上封神長階,榮譽加身,這無疑是一件憾事。
加布裡埃爾·維尼齊亞諾恐怕這輩子都難以忘記這一天與這一幕。
在沉船面前。
他像是自己的偶像華來士·哈特利一般展開了雙臂。
但在海水淹沒自己軀體的時候,卻遠遠做不到自己偶像那般釋懷。
這......
或許就是科學殘酷的一面吧。
一如華夏的那句古語一般......
一將功成萬骨枯。
此時此刻。
全球各地的實驗機構桌面上,幾乎都擺著和liner暗物質實驗室相同的實驗結果。
這是一份無可辯駁的報告。
這些實驗機構中,每個人的情緒都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