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水基液的成分主要是重水,這種物質濺落在人體身上不會造成任何危害。
但在低溫形態下,倒是莫名有些冰冷刺骨。
這處三十多米的坑道,此時就像是一個在顛簸的水桶一樣,液體不斷湧動起伏。
加布裡埃爾·維尼齊亞諾卻絲毫沒有退縮的想法,這個銀髮小老頭用力抓著護欄,目光緊緊的鎖定著下方。
他在等一個肉眼可見的訊號。
五分鐘......
十分鐘......
十五分鐘.......
在時間緩緩來到第十八分鐘的時候。
原本湛藍色一片的大坑裡,忽然從底部透出了一道極其耀眼的紅色光芒。
加布裡埃爾·維尼齊亞諾頓時呼吸一滯。
這個訊號代表著有一顆入射粒子擊中了一個氙原子核,它們產生了自由電荷和或光子。
同時由於碰撞賦予了一個單個氙原子的能量,與非自形態撞擊它的粒子的模型量對易後是一個偽標量的原因,紅色光線的亮度便代表著過量的失量偶爾度——這句話沒有錯別字或許語序上的錯漏。
用人話來說就是......
越符合標準模型的暗物質,它發出的紅光就越強。
按照現有預設模型來說。
熱暗物質...也就是中微子之流,即便和原子核發生了撞擊,也不會有任何光線產生。
理論上的溫暗物質則可以產生一個寬度約兩厘米的光源,由於有透鏡增持,最上方的人費些力還是能看到這束光的。
至於冷暗物質...也就是標準意義上的暗物質嘛,也分成好幾種情況。
也就是此前說過的五種模型:
&np)、
軸子、
惰性中微子、
超大質量粒子、
超輕失量粒子。
其中超大質量粒子和超輕失量粒子理論上的光圈粗細,應該是十厘米到十五厘米。
惰性中微子則由於屬性未知,爭議相對比較大,不過普遍認為在1830厘米之間。
軸子是40厘米左右。
&np....也就是目前認為最可能是暗物質的微粒,它的寬度是6080厘米。
而眼下出現在加布裡埃爾·維尼齊亞諾面前的這道光影......
只要不是星際玩家,哪怕裸眼都能清楚的看到它的寬度,最少都不會低於......
兩米!
誠然。
由於透鏡、水基液介質折射率的問題,肉眼上看到的光圈可能會和模型標準有些出入。
例如超大質量粒子可能會和惰性中微子混淆,具體的區分還需要透過儀器這個更精密的工具來分辨。
但這裡所謂的‘出入’說破天也就十幾二十厘米,不可能會把一道8厘米的光圈擴大成兩米那麼離譜。
換而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