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與我們簽訂過長期供貨協議的上游供應商一共有14家。”
隨後鄭祖將手中的檔案遞給下首的一名高層管理,讓眾人依次傳閱:
“在之前的網暴過程中,這些供應商也被人‘巧合’的給曝光了出來,並且附加上了具體的聯絡方式。”
“於是在輿論壓力面前,包括長舒化工、安陽農藥在內的11家企業,在11號的時候便發來了單方面的材料斷供通知書。”
“如今風波已過,這幾家供應商又表示可以繼續恢復材料供應了。”
“所以今天開會的目的之一,就是請大家發表一下意見,該如何處理這幾家供應商。”
眾所周知。
這年頭註冊企業很簡單,查詢企業資訊同樣不怎麼費力。
比如企查查、天眼查這些軟體,付些費用就能查詢到企業負責人的聯絡方式、公司地址甚至是否執行過勞動仲裁。
所以在此前的網暴過程中,華盾生科的幾家上游供應商也就被理所當然的開盒了。
其中有少數幾家發來了問詢函,想要了解具體情況,並沒有表達出明確的解約意圖。
但更多供應商則是為了不被輿論牽連,選擇了快刀斬亂麻。
事情在10號爆出,他們在11號便發來瞭解約郵件。
畢竟這種供應鏈雖然簽訂有相關合約,但由於體量問題,雙方約定的違約金普遍不算很高。
一般也就五千到一萬上下,少的甚至一兩千都有。
結果那些供應商沒想到的是
科大打了一波漂亮的翻身仗,輿論風頭驟然轉向。
那些供應商此前果斷割席的舉動,在輿論眼中就成為了小人背刺行為。
同時可以預見的是。
渡過了眼下這關後,華盾生科雖然依舊傷了一些元氣,但潛力卻沒下滑多少。
換而言之。
華盾生科今後的原材料需求,將會比現在擴增一大截。
&nd可都是錢啊.
於是這幾家企業便假裝無事發生,屁顛顛的跑了回來,嘴上說著一切都是誤會,想要重新拿到公司的訂單。
“11家企業嗎”
一旁的田良偉摸著下巴思索了一會兒,開口道:
“鄭理事長,如果咱們全部拒絕和解,會對公司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嗎?”
鄭祖遲疑片刻,斟酌著道:
“影響嘛說實話肯定是有一些的——咱們要討論一件事的具體影響,基本上可以分成輿論和商業兩個角度來分析。”
“輿論現在肯定是站在咱們這一邊,即便拒絕和解,輿論肯定也只會認為那些供應商活該。”
“至於商業.這些材料並不少見,替代商家找也能找到,不過成本上肯定也會提高一些就是了。”
“畢竟不是簽訂了合作協議的專供,替代商家不可能給出協議價。”
田良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線上下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綜合成本一直都是個比較複雜的領域。
它不但要考慮到物品批發價,還要考慮到物流、時間成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