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ntedReality。
意思是增強現實。
比如早些年有個很有名的遊戲叫pokemon,固定在現實的某個地點會刷出小精靈,然後用手機去投擲精靈球。
當時徐雲也跟著湊過一波熱鬧,還打過道館來著。
還有2015年MagicLeap公司那隻轟動全球的籃球場大鯨魚,也是AR。
而比起AR和VR這哥倆,MR的知名度就沒那麼高了。
MR指的是Mixreality。
意思為混合現實。
這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概念。
前面說過。
所謂AR,就是把虛擬的東西疊加到真實世界。
比如現實的地鐵口裡頭突然出現一個女裝青燈娘讓你去抓。
而MR呢。
則是把真實的東西疊加到虛擬世界裡。
聽起來好像是差不多,反正都是把現實和虛擬互相疊加嘛。
但其實差別大了。
因為把虛擬疊加到現實裡比較容易,只需要用計算機生成好虛擬的物體,然後在真實的畫面上顯示就行。
但要把現實疊加到虛擬裡,可就比較難了。
因為你首先得把現實的東西虛擬化,也就是掃描建模。
虛擬化一般使用攝像頭來掃描物體進行三維重建,我們都知道攝像頭拍攝的畫面其實是二維的,也就是畫面是扁平的。
它丟失了深度資訊,所以沒有立體感。
因此需要透過演算法把攝像頭拍攝的二維的影片進行三維重建,生成虛擬的三維物體,我們稱之為真實物體的虛擬化。
比如一些電影裡大家經常可以看到主角按個按鈕,不遠處的女主就會閉著雙腿不停顫抖....錯了錯了,是主角按個按鈕,面前就出現了一道透明光幕。
上頭一般是高達零件或者曲率引擎之類看起來很高大上的玩意兒。
這其實就是一種MR的應用。
當然了。
這種單純的光幕在特定環境下建模不算很困難,現實裡已經有相關技術出現了。
比如赫赫有名的Hololens就是搞這塊的,只是技術遠遠不算成熟——另外在微軟的產品矩陣裡,Hololens其實更偏向AR。
至於這種技術的前景嘛......
這裡舉幾個很好理解的例子。
比如電器故障維修。
普通消費者在使用電器方面遇到了故障,傳統的方法是打售後電話,消費者把電器送到售後維修點或者廠家提供專門的售後上門服務。
這一來一回,通常需要很多天。
而故障很可能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問題,消費者自己就能搞定。
如果有了MR技術,消費者只要戴上MR裝置,裝置上的攝像頭將電路板拍成三維的虛擬影象同步給廠商的售後,售後人員看到的就是非常真實的現場情況。
他在判斷出問題後能直接給出修理建議,而且能在三維的虛擬實體上把每一步都指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