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電子與楊輝三角之類的不同。
在原本歷史中,它的發現過程與華夏先賢並沒有多大關係。
楊輝三角在華夏曆史中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佐證,比帕斯卡早了足足393年——這還是沒算賈憲成果的數字。
如果老賈有實際書籍出土,這個時間還可以提前六百年。
因此對於小牛副本時的徐雲來說。
將屬於老祖宗的拿回到手裡,這事兒他做的坦然無愧,一點都不會覺得對不起帕斯卡。
但電子卻不一樣。
華夏古代對於微粒的認知並不深,絕大多數都僅限於哲學範疇。
固然有人從物理角度發出思考,但受限於科技水平,他們也幾乎沒有取得過什麼實質性的成果。
電子屬於近代物理學體系才會接觸到的內容,屬於別人家的財富。
古語有云。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如果啥都要扣上華夏的buff,那麼咱們豈不是和棒子無異了嗎?
想到這裡。
徐雲不由表情一正,對法拉第說道:
“法拉第先生,東方最小之物為凢,此物細如針尖,非囚者不可得見。”
“不過凢再小,離這種微粒還是有所區別的。”
接著他頓了頓,正準備推辭的時候,腦海中忽然冒出了另一個想法,便又說道:
“對了,法拉第第教授,我記得科學界為了紀念您的貢獻,用您的名字定義了一個物理量?”
法拉第輕輕點了點頭,雖然不清楚徐云為什麼提這茬,臉上還是隱約揚起一絲自豪:
“沒錯,是電容的標準單位——雖然目前還沒有以官方的名義定義,但歐洲已經基本上都預設使用這個單位了。”
“如今電學的物理單位越來越多,或許再過幾年,便會舉行一次國際範疇的電學大會,徹底將一些單位定下來。”
徐雲跟著點了點頭。
電容的單位和庫倫安培一樣,真正被全球定義的場合是1881年的全球國際電氣大會。
但大會只是為了給那七個單位蓋個終章,在此之前,它們在歐洲早就流通數十甚至上百年了。
隨後徐雲微微一笑,說道:
“法拉第教授,那可真是太巧了。”
“您看啊,這個未知微粒帶的是負電,會被電容吸收,而電容的標準單位反饋的又是多少庫倫庫的電荷會產生的勢能差。”
“既然如此,我提議,不如就用電容的單位法拉來命名吧,也就是......”
“法拉粒!”
......
注:
昨天睡了十五個小時,但每次都是睡四五個小時就醒一次,過了一會兒又犯困,如此反覆,效率低的可怕。
誰有沒有辦法能快速調整生物鐘的啊,快瘋了。
今天快萬字更新,求個月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