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
半導體這個概念,就是老法提出來的。
瞧他現在跟吳老二似的抖動頻率,擱玄幻裡頭那就是妥妥的‘頓悟’好伐?
隨後幾位教授也相繼來到電解池邊,再次觀察了一陣現象。
斯托克斯甚至還上手去摸了摸鉑電極板,咻的一下便收回了手指。(不建議試哈,大致感覺和漏電的金屬主機箱有點像,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問就是當年頭鐵)
“真是奇怪......”
摸著有些酸脹的手指,斯托克斯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說道:
“為什麼用光線照射鉑電極,溶液內部就會產生電流呢?”
“按照安培先生的理論,光照讓電解池內部出現了一個閉合的、有電勢差的迴路?”
一旁的另一位教授上前了兩步,伸著腦袋朝電解池裡看了幾眼。
此人叫做巴特·伯裡格斯,是劍橋大學如今能排名前五的物理專家,在歐洲也是赫赫有名。
只見他沉思片刻,分析到:
“有沒有可能是來自片表面的薄層雜質?比如摻雜了熱源效應?”
老法很快搖了搖頭,否定了這個猜測:
“手電筒的光線應該達不到引發薄層雜質變化的量級,頂多就是溴化物和碘化物會短暫的分解產生電效應,但卻無法長期持續。”
隨後他瞥了眼一旁‘乖巧.JPG’的徐雲,伸手從桌上起了一塊乾淨的鉑電極。
將修長的食指微微卷曲,在上面敲了敲:
“因此很明顯,類似鉑電極之類的金屬板內,一定存在有能形成自有場的條件.....”
斯托克斯見狀,不由問道:
“法拉第先生,您是想到了什麼嗎?”
老法的臉上立時浮現出了一絲猶疑,似乎在進行著某些思想鬥爭,最後還是說道:
“只是有一些模糊的猜測罷了.......”
“我認為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例如鉑電極內原本存在著某些的電荷,它們原先保持在一個比較均衡的封閉狀態,從而沒有展現出帶電的屬性。”
“在光照的情況下被激發——或者說平衡的那個結被間斷了,導致出現了電勢差?”
“不過這樣一來,激發的實際環境恐怕就肉眼不可見了......”
看著侃侃而談的老法,徐雲默然不語。
不過緊握的雙手,表明此刻他的心中並不平靜。
眾做周知。
光伏現象的本質要歸結於原子能帶結構,涉及到價帶和導帶的概念。
所謂價帶,指的是離原子核比較近的區域。
這裡的電子都被緊緊吸住,無法輕易逃離。
導帶則是遠離原子核的區域,這裡的電子不受監管,比較自由。
如果有外加電場讓這些電子跑起來,那材料就導電了。
除了這兩個區域,在價帶上面、導帶下面還有一個區域。
這個區域不允許電子存在,也就是禁帶。
所以在自熱界,一般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材料:
一種禁帶很窄,或者乾脆沒有禁帶。
在室溫下,它的價帶外層電子可以輕易躍遷到導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