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慶府劃歸御營行營,行營左協駐重慶,右協駐順慶。
王應熊被迫請辭,這三天,王應熊和樊一蘅也早被查出跟此次譁變有關聯,人證物證都有,難逃其咎。
兩人請辭,將一同前往南京面聖,這也是文安之給他們留些情面,否則直接鎖拿入京。
如此一來。
四川總督和雲南總督皆空缺。
文安之直接讓範文光為貴州總督兼巡撫。
讓張岱為四川總督兼巡撫,李乾德為雲南總督兼巡撫。
表奏朝廷以監軍詹天顏為四川巡按,楊喬然仍為雲南巡按。
貴督範文光、滇督李乾德各選兵士三千,充督標,命他們率標營返回本省,不再留在四川。
兩位巡按各隨本督同返。
張岱代四川總督兼巡撫後,標兵也為三千,由四川提督秦翼明、偏沅提督袁宗第各率本部三千,協助一同西進,收取成都。
文安之經略標營五千,秦良玉總統標營五千,加上御營川貴行營擴編至八千,駐防順慶、重慶、夔州。
松潘總兵率本部三千省營回松潘駐防,建昌總兵曹勳率三千本部回建昌駐防。
忠勇鎮總兵馬萬年,率本鎮石柱白桿兵三千,移駐遵義。
地圖上,文安之將整編後的各鎮重新部署。
第一集團,是文安之和秦良玉兩人的標營加上御營行營八千,一萬八千兵馬,駐防在順慶重慶夔州這一線,主力仍駐鳳凰山,既防止張獻忠往川東走,突防去湖廣,也做好隨時加入漢中大戰的準備。
可攻可守。
第二集團,由川督張岱,與四川提督秦翼明和偏沅提督袁宗第二將,聯兵九千,前往收復已經被張獻忠譭棄的成都。
剩下的第三集團,就是剩下的四川三鎮總兵,合計九千,松潘鎮、建昌鎮和忠勇鎮,他們分別回自己駐地松潘、建昌和遵義,任務就是清剿境內的流賊土匪,安定治安,恢復民生。
這三路人馬中,唯有袁宗第的三千人是客軍,其餘的都已經是四川省內兵馬。
總共也只剩下三萬六千兵馬而已。
雲南和貴州總督各三千標營,然後皮熊這個提督還有三千,九千人回到自己省內。
相比起不久前,這各路人馬紛紛雜雜號稱幾十萬,實際也有十幾萬的情況,這一下子砍的很兇。
但文安之態度堅決。
兵再多沒訓練沒裝備沒錢糧都是虛的。
必須得精兵化才行。
如果這些兵整合好了,有三萬六千,那也足夠守衛四川了。
再配上一萬三的輔兵,加起來也有近五萬人馬。
為了加強部隊戰鬥力,不僅精兵,而且規定所有各部營伍編制都得統一。
以營為基礎單位,步營五百人為一營,一營分前後左右四哨,再加上營官親兵六隊,每哨下轄八隊,其中鳥槍隊兩隊,刀矛隊四隊,重火槍隊兩隊(沒有就暫為弓箭兩隊),每隊十二人。
每隊里正勇十人,隊長一人,另配一個火兵。
每哨哨長有親兵一小隊,七人,護勇一人,正勇五人,火兵一人。
營官親兵隊下轄六隊,刀矛隊三隊,鳥槍隊二隊,火炮一隊。
全營官兵五百人整,另外配一百八十人輔兵,完全向御營標準靠齊。
軍餉標準則比御營低一檔,士兵分上中下和上輔、下輔共戰輔五等,上等兵日薪一錢三,中等兵一錢二,下等兵一錢,上輔兵日薪九分,下輔兵日薪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