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間接證明了這個時代,鬥爭的血腥與殘酷。
他用電臺呼叫所有船隻,加快速度修檢船隻,爭取在15日之前趕到零陵南門渡口。
老天總是在人們下定決心要去做一件事情是時,給你來點意外。
在湘江和涓水匯合處的易俗河。正在轉彎向東的船隊,遭遇了突然的雷暴雨天氣。
天空猶如被人遮住了般,黑沉沉的,十米之內竟然看不清景物。更讓人受傷的是,好幾艘船隻被碗口大的雷電黑擊中。
船上的動力系統受損嚴重,沒有辦法只得尋找合適地點拋錨,維修。
在驟雨初歇之時,天都快黑了,這還有走個屁啊,檢查維修,直到第三天才繼續上航行。
可到了湘江株洲段時,船隊中間的一艘滿載鋼筋的船隻,因為避讓過往船隻而擱淺,何璋玲那叫一個氣。
可在再氣惱也得想辦法解決不是。方法簡單,把船上的貨物轉移到已經透過的船隻上就行。
何璋玲親自上陣,累死累活,用了五天的時間,船隊才透過株洲段。
結合這些天的航行,他謹慎了很多,透過電臺呼叫所有船隻,不追求速度,只求平安到達就好。
緊趕慢趕,終於在8月19日抵達零陵南門口碼頭。
船隊小心翼翼地讓出了主航道,停泊在瀟水一側。
沒有辦法,現在的南門口乃至整個瀟水沿岸,沒有一個港口能讓郵亭號這種噸位的船隻停泊。
唯一能做的就是採用小船輪渡的辦法,一批批往岸上的倉庫轉運。
零陵城內,國民黨駐零陵獨立二十五團團部。
團長王德光,聽聞了瀟水船隊的事,猛地抬起頭,伸出右手狠狠地敲了敲自己的腦袋,這才從南京中央黨部直接發來的電報。
正要起身,卻聽見衛兵大聲報告,有人拜訪。
王德光讓衛兵進來後,沒好氣地說道:
“誰要見我?”
衛兵戰戰兢兢地走到團長的辦公桌前,雙手恭敬地遞上一封拜帖。
在王德光接過去後,衛兵直立挺回答道:
“團長,來人從停在瀟水上的船隊上下來,姓何,二十上下頗有氣勢,聽口音是本地人。”
王德光聽著衛兵的敘述,隨意地開啟了拜帖。拜帖的內容,他沒有看清,從中掉落的一封信卻讓隨意坐著的王德光坐直了身體。
他鄭重地開啟信件,認真地從上往下看著。
信的大意是:何璋玲,子若凡。零陵郵亭人,少小離家。
在外漂泊多年,今從海外歸來,欲振興家鄉經濟,自上海逆長江而上,沿途各部務必妥善護衛,以為周全……
內容簡潔而明瞭。可落款卻不簡單,蔣瑞元。
王德光將信放下,卻從右側的電報堆中,找出了一封來自南京的電報,落款也是蔣瑞元。
將信與電報放在一起,視線在信與電報上的內容上來回轉換。
雖然這位落款的蔣總司令已於幾天前宣佈下野,但………想了許久之後,王德光才起身整理服裝朝會客室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