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大宋商稅的大頭,主要來是來自於禁榷商品以及大宗貨物。
煙、酒、茶、鹽、鐵、媒、香料等利潤高、流程簡單的行業,被納入到了國家經營的範圍,只需要投入極小的資源,便能獲得很高的利潤。
而對外貿易,也是其中一項。
除了朝廷主持的大宗對外貿易之外,也鼓勵有實力的商人進行對外貿易。而這些貿易的利潤也是極其驚人的。
相對於商稅,農稅則是相當簡單的。
就是畝稅一斗。
這個稅率是相當的低了。
如果你畝長一石,則算是十稅一,但如果你畝產三石呢,那可就是三十稅一。
像在貴州等地,隨著糧食畝產量節節增高,農民所交的稅,是越來越低。
在大宋,城市居民還有另外一種稅要交,那就是房屋稅。
像在江寧石頭城,以前的房屋稅,每年大概是在三百文錢,並不算高。
而在江寧石頭城擁有房屋的人,這幾年可是賺得盆滿缽滿,誰也沒有想到新宋成立之後,竟然把都城選在了這裡。
只不過轉眼的功夫,這裡的房屋價格,便打著滾的往上翻,三年時間,房價漲了五倍有餘。而上漲的房價也帶來了房屋市場的交易火爆。
在大宋,主持收稅的部門,是戶部。
江寧新宋,自然也不例外,而掌控這個部門的,則是江南派的徐向奇。
現在,蕭誠要對戶部下手了。
槍桿子和錢,這是一個國家的兩條腿。
怎麼能不將其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蕭誠要將收稅的權利,從戶部的手裡剝離出來,成立一個單獨的部門。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皇城司也好,知秋院也罷,這幾年來,都在努力地收集著戶部在稅收方面出現的重大紕漏或者說是貪汙腐敗現象。
就在各衙門準備休沐過年的時候,監察院突然發力,光是江寧一地,便抓了數十名官員,而毫無意外的是,這些人全都是跟稅務有瓜葛的官中。
上至戶部主持稅務的員外郎,下至大型榷場的主管,吏員等。
厚達一人高的卷宗,此刻便擺在徐向奇的面前,讓他的臉色有些發白。
而蕭誠高高推到他面前的那本匯總的帳薄,則顯示著僅僅是江寧一地,去年因為貪腐、官商勾結或者疏忽大意而至的稅款流失,就高達十數萬貫,如果將這個數字放到諸於整個大宋控制的區域,損失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稅賦關乎朝廷經濟命脈,稍有閃失,便是地動山搖。歷年以來,朝廷都沒有一個固定的專門管理稅收的部門,每年都是臨時任命,繁雜而且缺乏監管,官員專業性極度缺失。”蕭誠緩緩地翻著手裡的一份情報:“像去年這個去兩浙監稅的徐中秋,對財貨完全就是一竅不通,被人騙得團團轉而不自知,導致朝廷損失稅款達十二萬貫,再來看看這樁貪腐案子,朝廷減負於普通百姓,那麼對大宗貨物的榷場交易稅收的依賴便大大增加,可官商勾結,在帳目之上做文章,每年損失數萬貫。”
“這是戶部的失職,職下回去之後,一定大加整治,絕不能容許國家財賦流失。”徐向奇看著眼前的一筆筆一樁樁,心裡有些驚恐。這些東西,足以讓監察御史彈劾他一個失職,甚至包庇之責。
監察院的向杞,那可是茅坑裡的石頭,逮著誰咬誰,而且一咬之下,都是入木三分,他連首輔次輔都敢咬,更遑論自己了。
就像這一次的泉州海貿走私案,首輔次輔達成了默契,他都還在朝廷之上叫囂了好幾天呢!
“徐尚書,我準備成立一個專門的稅務機構,鱗選這方面的專門人才專司收稅一事,你覺得如何?”蕭誠道。
徐向奇一聽就壞了,蕭誠這是擺明了要插手戶部之事了。
不等他反駁,蕭誠就接著道:“這個稅務部門,仍然放在戶部,由戶部管理,職級嘛,便定在五品如何?這件事情,你下去之後,就操辦起來,過年之後,我希望看到這個構構的雛形,接下來便可以在朝廷之上議一議你們的章程以及人選,爭取在開春之後,便能投入正式的運作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