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頗符聲名的人氣宇軒昂而來,卻灰頭土臉而去。
有不少名不見經傳的人,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蕭誠在貴州路上的用人,從最開始的他一言而決,到現在已經慢慢地制定出了一套晉升的考核體系。
與朝廷的考核不同,貴州路上採用的是直觀的分數式的呈現。
什麼上上、中上,中、中下,下等模凌兩可的評語被完全摒棄。
一年到頭,一項項的考核細則被賦予了一個分數,或加或減,每人一張表,算下來之後,每個官員的得分一目瞭然。
只要你在及格分數之上,就說明你是基本合格的,雖然得不到晉升,但也不會掉了官帽子。
如果你不及格,那最好是自己走人,免得難堪。
當然了,大家都是要臉的。
做得好的,誰也不想自己的分數比別人低,畢竟分數更高一些人的,在接下來的晉升之中,那就是佔著絕對優勢的。
即便是合格了,你要是孫山的話,那也是相當的難堪不是嗎?
所以,蕭誠雖然沒有揮舞著有形的鞭子,但那無形的鞭子,卻是一下一下地猛力地抽打著所有的官員,讓他們不得不低著頭拼命地拉著自己負責的那臺車,努力前行。
至少到現在為止,羅信還沒有看到貴州路上有混日子的官員。
或者,這便是一股新興勢力之所以如同初升的朝陽一般,蓬勃發展而又進展神速的原因所在。
貴州路上,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的稀少,使得以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過得異常艱辛。
而本來就不多的土地再被官員豪強等大肆兼併,那普通人的日子就過得更差了。
而與豪強地主們的日子滋潤不同,這裡原本的官府,也是窮得叮噹響。
這樣的局面,怎麼能讓他持續下去呢!
現在在蕭誠的主持之下,局面已經初步得到了改善。,
而讓羅信更為佩服的是,在蕭誠主持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之中,他並沒有將原本的那些豪強地主們拋棄,除開極少數一定要與他為敵的傢伙,現在變成了屍體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加入到了這個團體之中。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蕭誠就是拿著這句話,來教育著貴州路上的那些豪紳們。
這些人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資本積累,再呆在家裡這一畝三分地上,在土裡刨食兒,與貧苦百姓爭這點地,當真是極沒有出息的一個表現。
強者,就要走出去。
就要利用手裡的資本,去掙更多的錢。
換作一個別的朝代,蕭誠這些話,或者會被人哧之以鼻。
但在大宋,還別說,這話算是深得人心。
大宋商業之興盛,是後來者難以想象的。
而且,貴州路上的商人,可不是單打獨鬥,在李防的主持之下,這些人或以關係的親疏,或以地域的遠近,組成了一個個的小團體,而這些小團體,又依附於聯合會裡的那些大商會,當然,這些大商會又依附著官府,大家夥兒抱團出擊。
目的只有一個,賺大錢。
官府全力支援。
因為貴州路上的商稅,現在已經超過了大宋的任何一個地方了。
想要收更多的稅又不讓商人造反,你當然得為他們創造更多的發財機會呀!
鍋裡有了,碗裡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