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沿著昭通一路向著鎮雄方向掃蕩。
而此時,還在鎮雄與宋軍對峙的易娘部董奎、鄔大棒大驚失色之下,由董奎分兵一半返身去與南廣馬湖兩部爭鬥,仍由鄔大棒包圍王柱、範一飛一行人等。
在董奎離去的第三天,畢節的宋軍在蕭誠的親自指揮之下,突然向鎮雄發起了猛攻。
與此同時,包圍圈內的王柱與範一飛挾持著羅杓,也由內向外展開突圍。
內外夾攻,石門蕃部大敗。
鄔大棒戰死於鎮雄。
石門蕃部在鎮雄的聯軍潰散。
蕭誠隨即下令,不許各部追逐潰散的石門蕃部士卒,宋軍只是佔領了鎮雄之後,便裹足不前。
董奎聞訊大驚,立即率部逃往威寧,便在那裡站穩了足跟之後,開始收攏自鎮雄潰散的石門蕃部各部士兵。
而整個敘州其它地方,此刻則是在羅信的指揮下,被南廣與馬湖兩部侵吞殆盡。
至五月的時候,整個敘州戰事基本落下了帷幕。
南廣、馬湖兩部向貴州路安撫使蕭誠輸誠,而在威寧的董奎則得到了六盤水的高迎祥的支援,終於站穩了腳跟。
高迎祥終於還是回過神來了,他很清楚,如果不讓董奎站穩腳跟的話,那接下來只怕宋軍便會驅使敘州蠻部向自己發起進攻了。
給錢,給糧,給武器,甚至還在最危險的時候,派出了援軍,終於擋住了南廣與馬湖兩部對董奎的狂攻。
至此,蕭誠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的。
敘州的三分之二成為了他的囊中之物。南廣、馬湖兩部在四月的一系列戰事之中,與石門蕃部結下了難解的血海深仇,而董奎現在接收了大部分善戰的烏蒙騎兵之後,南廣馬湖只能投靠蕭誠以防董奎反擊。
敘州不再是威脅。
而且蕭誠弄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養馬之地。
同時,戰亂的敘州之地,又讓大量的人口開始向著畢節方向流入。
羅杓,這位也算是一路豪雄的人物,曾經以為憑藉著自己的實力,可以與任何人討價還價一番,不管是投大理也好,還是投大宋也好,都少不了自己的一番榮華富貴,自己穩坐釣魚臺,坐看風雲起。
可惜的是,他碰到的是蕭誠。
於是,他只能壯志未酬身先死了。
五月中,一個蕭蕭雨歇的日子裡,這位石門蕃部之主,被絞死在了鎮雄。
南广部盛祿,馬湖部馬歇以及其它諸部落首領,在場親眼目睹了羅杓被行刑的過程。
而同一天,身在威寧的董奎以及逃到這裡的羅杓餘部則歃血為盟,誓要將南廣馬湖兩部斬盡殺絕。
董奎等人也知道自己不是宋軍的對手,但馬湖與南廣則不然。
董奎認為,如果不是南廣與馬湖的背叛,在背手捅了石門蕃部一刀,則他們亦不會分兵,從而導致了後來被宋軍反擊而一敗塗地。
所以,董奎更恨盛祿與馬歇,蕭誠反而要排在了後面。
敘州就此一分為三。
馬湖佔據了昭通,南广部獲是了鎮雄,董奎據有威寧。
五月中,完成一切戰略任務的宋軍撤出了敘州。
五月底,天狼軍進駐姚州,天武軍駐紮關嶺,天南軍奉命南下,進駐六枝,三支兵馬磨刀霍霍,六盤水的高迎祥已經能清楚地聽到戰爭的腳步聲正在向著他靠近。
自忖難敵強勢的宋軍,高迎祥向國內求援。
六月,大理再調大軍於邊境,其中一部進入六盤水,另一部則駐紮普安,與宋軍形成對峙之勢。
由於敘州之變,原本準備的先下手為強的大理,只能暫停下了進攻的腳步,重新調整戰略佈署。
也正是因為敘州之戰的變局,使得大理國內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反高穎德的勢力聲勢漸漲。
高穎德不得不轉身先收拾國內,壓下那些不知死活的傢伙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