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的年齡不大,而且臉上的稚氣也尚未褪去,明顯是一副學生的模樣。也只有這些本身就住在學校的學生們,才會在這個點兒顯得如此悠閒。
不過,學生的數量明顯不多,在這校園裡反而成了配角一樣。
京師大學醫學院,每年的招生量向來是不大的,尤其是在臨床專業從七年制轉成了八年制以後,招生的數量就更加少了。按照國家的規定,有八年制招生資格的學校是不允許繼續招收七年制的,而從來不缺經費,無需靠學生的學費養活自己的京師大學醫學院更是乾脆連五年制的招生也給取消掉了。國家還有規定,八年制招生規模在百人左右,所以醫學院每年在臨床上只保留了一百人左右的名額,基礎醫學八年制也是如此。至於其他的小專業,也是秉承著小規模、高質量的招生理念,人數不多。
醫學,尤其是臨床專業是非常特殊的,除了學制長,學習辛苦之外,在上學過程中需要用到一些比較稀缺的資源,比如說屍體。由於傳統觀念的束縛。華國人捐獻遺體的人是極少的,所以醫學院的屍源一直是個大問題。而到了快畢業的時候,需要到臨床上進行實習,實習基地的需求也是非常讓人頭疼的事情。
正是出於這種種的限制,幾乎成了一種慣例,等級越高的學校越是不缺經費,也越是注重對於學生的教育,寧願集中所有資源滿足少量學生的需求,所以寧缺毋濫,不隨意的擴大招生數量。有時候還會縮減不少,而等級越低的學校反而招生量越大,有些地方的本科院校只有五年制本科,但是每年的招生量甚至會高達千人以上!
這就形成了一種特別的現象,最好的學校只收八年制,或者也收一部分五年制,但是招生人數很少,其次的招收七年制和五年制,最底層的則是隻有招收五年制的資格。但是招生人數最多!
很多學校的招生量擴大了不少,但是教學的質量就。。。。。。
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學生們。田路一邊慢慢地走著,一邊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的八名學生。
田路今年沒有招臨床的研究生,所以還是隻有八個學生,其中七名基礎的,只有一個是臨床的。
基礎醫學和臨床本來就是不同的,在實驗室裡,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試驗方法,然後又有好的研究思路,那麼就很有可能非常快的出成果。但是在臨床上。經驗必須是靠一個個患者,一臺臺手術來積累的。就像夏若和黃巧巧一樣,僅僅兩年的時間,已經可以在田路的指導下在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文章了,但是已經來了差不多一年的董強,卻還沒有真正到神經外科報到!
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兩回事兒,一個是在實驗室工作。一個是去做醫師,但是兩者又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絡,就像田路在癲癇上的研究一樣,那是缺一不可的。
唯一的一個臨床研究生董強。還在第二年的外科輪轉階段,到過年的時候才會真正的到田路手下,後面肯定還要繼續攻讀博士,就業後還要繼續去升主治、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等待他的將是漫長而艱辛的道路,而七名基礎八年制的學生,卻已經體現出了極強的潛力,尤其像夏若和黃巧巧這樣,已經在國際頂級雜誌上發表過文章的人,未來那是一片光明!京師大學前面也有這樣的例子,畢業後可是直接就被某知名大學聘為教授、博導,要知道,那人剛畢業的時候連三十歲還沒到呢。。。。。。
當然,夏若和黃巧巧這樣的畢竟是極少數的特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夠做一名醫師,那肯定是不會去選基礎的。專業的區別自不必說,收入的差異也是相當大的,相比之下,同樣優秀的情況下,國內醫師和基礎研究人員的收入差距雖然不像國外那麼大,但是畢竟還是存在的。
一路上溜溜達達,田路很快就來到了校園的另外一端,找到了一所不起眼的四層小樓。
矮矮的樓層,灰突突的牆面,再加上隱在一片鬱鬱蔥蔥的數目之後,如果不是打聽過的話,田路也不敢相信這裡就是國家的重點實驗室之一,也就是京師大學醫學院的天然藥物實驗室!
校內各種各樣的研究所、實驗室眾多,也是京師大學的特點之一。作為國內最頂級的院校之一,京師大學醫學院自然不可能像普通院校一樣,把所有的jīng力都放在教學上面,對於他們,科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兒。這從某種意義上講也代表著學校的實力,天然藥物實驗室就是那眾多的研究機構之一。
信步走進了實驗室的大門,對著迎上來的門衛,田路笑吟吟的點頭道:“你好,我是學校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主任田路,請問咱們這裡的兼職教授陳東昇老先生在嗎?”
。。。。。。。。。。。。。。。。。。。。。。。。。。。。。。。。。。
這章其實和情節無關,只是高考將近,最近不少人諮詢報考醫學院的事情,隨手寫了一下。昨天說今天兩章,我白天休息夠了,所以晚上兩章是肯定有的,不過下面一章會比較晚,大家莫等,明天早上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