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還真沒想好。”
田路搖了搖頭,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出去六七年,國內的情況實在是不太瞭解。”
“那你想去什麼樣的單位呢?醫院?研究所?還是大學?”馮遠急忙追問道。
“首選還是醫院。”
猶豫了一下,田路堅定的說道:“我學的是神經外科,所以還是不想脫離臨床。不過呢,必須是大學的附屬醫院,而且最好大學本身的基礎醫學或者生命科學的實力強悍一些,這樣的話,我就可以和他們合作,繼續進行一些基礎方面的研究。”
“這個要求可不低啊!”
聽了田路的話,馮遠的臉上隱隱的露出了一絲笑意,重新端起桌上的咖啡,悠然的說道:“國內能符合你條件的地方可是屈指可數的。。。。。。”
“我們學校就是其中之一!”
馮遠的話還沒說完,費左突然搶著說道:“江南大學的名頭你肯定是知道的吧?醫學院這些年發展的非常快,研究經費也是有充足保障的!”
江南省的經濟之發達,在國內確實是位於頂尖之列,這一點對大學的發展極為重要,尤其是對極為耗費金錢的基礎研究而言,往往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就會決定學校的發展情況。
“江南大學名頭是大,不過那也是這些年的事情,而且單就醫學院的實力而言,底蘊還是要差不少的。”話音剛落,劉明奇就搖了搖頭,不動聲色的說道:“經濟發達可以讓臨床醫學高速發展,但是基礎醫學的實力,靠的是長時間的積累,很難一蹴而就,所以這方面講,江南大學比起我們川都來說還是有差距的。”
“小劉,話不能這麼說吧!”
一聽這話,費左頓時有些不樂意了,立時反駁道:“大家都知道,經過這些年的發展,該補得已經補得差不多了,而且江南大學的發展是絕對可以預期的,有時候不要看現在,要著眼未來嘛!”
費左的話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川都省的經濟條件和江南省不可同日而語,兩所學校的未來自然也就可以想象得到了。在原來那個計劃經濟時代,對於大學的規劃,往往是從上而下,所以才會出現一個醫學院校整體從長海遷往湖昌的情況,但是現在,更多是依靠地方財政的支援,學校的發展和經濟實力完全的掛鉤了。
“兩位老師彆著急,咱們慢慢說。”
眼看要上升到學校之爭,甚至地域之爭,田路連忙站起來笑著勸道:“無論是江南,還是川都,當年可都是讓我們如雷貫耳的好學校,自然都是好極的!”
“呵呵,小田這話說得對!”
這時候馮遠笑著發話了:“大家都是國內的頂尖院校,難道非要和那些排行榜一樣,分出個高下出來?”
“不過嘛。。。。。。”
話題一轉,馮遠笑了一笑,接著又說道:“客觀點說,臨床上大家都各有強勢專業,就拿神外來說,各有所長,很難說誰高誰低。但是考慮到小田的研究內容和方向,我個人認為最好的還是京都的京師大學和醫科院,長海的震旦,以及江南和中山,其中尤以京都和長海的三所學校為最!”
“這。。。。。。”
縱然是心有不甘,但是劉明奇和費左也只能無奈的點了點頭。馮遠說的確實沒什麼問題,一方面,這三家的歷史久,底蘊厚,另外一方面,它們在國內最發達的兩個一線城市,發展速度最快。
老友的啞口無言,讓馮遠眼中再次閃過一絲笑意,輕咳了一聲後接著說道:“在舊金山完成了住院醫的培訓其實倒在其次,畢竟國內和那邊的情況差異太大,很多大醫院不見得就認同這一點。但是有了那三篇《nature》的文章,別的學校我不敢說,我們震旦肯定歡迎!而且我保證,兩年內肯定升上正教授,當上博導!”
馮遠說的斬釘截鐵,差一點就要拍胸脯了!
他確實有底氣這麼說。國內發表一篇NCS的文章,就能妥妥的在三十之前破格提為正教授,何況田路有三篇?而且田路的研究有著很明顯的可延續性,有點兒眼光的誰看不出來?
三位神經內科醫師,同時對田路未來的工作表現出了異常的熱切。
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對田路有特別的好感,或者說特別欣賞他的研究成果,而是更多的出於自身的考慮。雖然田路的研究是側重於基礎機理方面,但是可想而知,將來如果更進一步的話,必然要涉及到具體的臨床試驗,那時候肯定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神經內科,甚至是神經外科都會成為主戰場!
雖然這種事情很可能是在幾年後,但是畢竟是未來潛在的機會啊!
眼看費左和劉明奇似乎也有拍胸脯保證的態勢,心中漸漸的有了一些概念的田路連忙呵呵一笑,向著眾人點頭道:“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的介紹,這事兒畢竟還早,就先放在一邊吧,這樣,今天晚上我請大家吃頓飯,咱們大家再好好聊聊如何?。。。。。。”
。。。。。。。。。。。。。。。。。。。。。。。。。。。。。。
本人兼職做大學報考諮詢,僅限於醫學專業,哈哈,想諮詢的留貼。
另外,後臺好難登陸。
再另外,不出意外的話,晚上還有一章,只是不知道是今天晚上還是明天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