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發洩過後,田路的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
。。。。。。。。。。。。。。。。。。。。。。。。。。。。。。。。。。。。。。。。。。。。。。。。。。。。。。
週一,早上七點,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中心,洛克教授辦公室。
“年輕人們,歡迎來到神經外科!”
洛克教授看著眼前兩位年輕的住院醫師,顯得異常開心,不但從辦公桌前站起來,甚至還誇張的微微躬身,做出了一個歡迎禮。
一個是本科畢業於普林斯頓,醫學院畢業於杜克的高材生,另外一個,則是極具天賦的年輕華人,無論是兩人中的哪一個,都讓洛克教授對今年的住院醫師極為滿意。
“這是我們的榮幸,先生。”
兩位年輕人連忙真誠的說道。確實,能夠進入全美知名的神經外科進行住院醫師培訓,絕對是極少數人才能夠得到的機會,別說田路,就連漢斯也覺得自己的運氣實在是好極了。
“好了,兩位請坐吧。”
擺手示意兩人在椅子上坐下,洛克教授轉身從書櫃裡拿出兩本小冊子遞了過來,笑道:“這是神經外科教育委員會制定的《神經外科住院醫師課程之南》,你們未來七年的培訓內容,就是嚴格按照這本指南來安排的,一定要認真的看一看。”
田路連忙接過小冊子,在洛克教授的點頭示意之下,迫不及待的翻看了起來。
目錄之下,需要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們掌握的內容分成了三大部分:
基礎科目: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病理學,神經藥理學,神經內科學,神經放射學。。。。。。
綜合臨床科目:水、電解質和營養,一般重症監護,感染,醫療管理、法律和社會經濟問題。。。。。。
神經外科臨床科目:腦血管外科,神經外科腫瘤學,神經創傷和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疼痛治療,小兒神經外科,周圍神經系統外科,脊柱外科,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
而在每一科目的每一課程中,又分別對低年資、中年資和高年資三個級別神經外科醫師所應掌握的知識和操作內容作了非常細緻的規定,比如在“神經內科學”這個課程中,要求低年資和中年資醫師掌握腦電圖,惡性高熱,兒童主要腦變性疾病等81個方面的問題。再比如,在“神經外科腫瘤學”這個課程中,要求高年資醫師掌握“描述經顱眶板切開術的指徵並且列出需要用這個入路的病變”等16個方面的知識,以及在操作方面的7條要求等。
當然,完成住院醫師培訓的方式,不僅僅是在醫院裡接受上級醫師的指導,以及參與具體的手術,還可以去參加會議,聽常規的學術講座,閱讀規定的書目,以及參加實用屍體解剖和手術學習班等等。
另外,在掌握這些神經醫學知識之外,指南還對一名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期間的手術量做了嚴格的規定:作為主要手術者,至少完成五百臺手術!而在最後一年的總住院醫師期間,更是至少完成一百五十臺手術!
所謂的主要手術者,是指在主治醫師的指導下,完成一臺手術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作,只是觀摩,或者作為助手是不能算的。
大致瀏覽了一遍之後,漢斯的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對於他這個正常人而言,這份課程設定無疑是龐大而複雜的,可以預想到,除了正常的上班,跟著高年資住院醫師或者主治們收治病人、做手術以外,大部分時間都要花費在掌握哪些神經醫學知識上面。
但是另外一便的田路,此刻卻是忍不住心中大喜!
除了神經外科臨床科目裡面還有諸如查房、診斷那樣需要經驗的內容和手術這樣去實踐的科目需要用心之外,其他諸如基礎科目和綜合臨床科目的內容,基本都包含在系統的知識之中!
也就是說,住院醫師培訓還沒有正式開始,田路便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專案了!
更何況,與國內不同的是,美國這邊即使對手術也是要求儘可能的標準化:一個手術,術前如何處理,術中按照什麼流程去做,做的時候遵循什麼樣的原則,甚至連手術中的具體細節,比如刀口如何去開,長度多少等等,都有著一整套的原則與方案。
而這種標準化的東西,對於有系統在手的田路來說,正好是最輕鬆的!
看到田路一副輕鬆自如,甚至隱隱透出喜色的樣子,洛克教授不由得暗暗的點了點頭。對於田路的底細,他知道的不少,自然明白田路為什麼這般輕鬆的緣故。隨即接著說道:“住院醫師培訓的第一年是其他科室輪轉,你們第一年是半年的普通外科,三個月的神經內科和三個月的ICU,從今天開始,你們兩個先去普通外科報道!另外,要注意的是,去年委員會剛剛修改了指南,把原來的大輪轉從兩年壓縮到了一年,也就意味著你們在第二年就要進入專科了!”
聽了洛克教授的話,漢斯連忙問道:“那對我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個可是很難說。”
洛克教授搖頭道:“有利有弊吧!早一年進入專科,自然在專業技術上能掌握的更精深,但是同時也勢必消減廣博。不過,現在技術的精細化是必然趨勢,想來委員會也是從這方面考慮的吧!”
只是在神經外科打了一個轉,田路和漢斯便又像皮球一樣,被踢到了普通外科。
不過對於田路來說,此時已經無暇去考慮其中的得與失,他現在心中裝得滿滿的,就只剩下如何去弄明白那臨床診斷和臨床操作支援系統了。。。。。。
。。。。。。。。。。。。。。。。。。。。。。。。。。。
後臺老是登陸不上,不知道怎麼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