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大日本帝國傑出的情報官員,他清楚,橫川河的死,應該是有人下的黑手。
巴登巴登集團成員,是河本大作身上的符號,也是他在政壇上的通行證。
巴登巴登集團,是指由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和岡村寧次3人發起組成的日本軍人集團。
它是日本軍部獨立的萌芽、日本政壇轉向****的起點,也是日本軍隊稱霸運動的起點。
因在德國巴登巴登溫泉密會成立,故稱巴登巴登集團。
一九二一年十月,在日本皇太子裕仁的鼓勵下,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和東條英機等日本少壯派軍官,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巴登巴登溫泉商討國內外政治、軍事形勢。
他們相約盟誓,回國後將致力於消除派閥、重新整理人事、改革軍制、建立總動員態勢,全力推動日本走****侵略擴張道路。
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東條英機、河本大作、土肥原賢二、山下奉文等先後加入該集團。
明治政府成立以來,日本軍部成為與內閣平行的輔佐天皇的獨立體系,擁有凌駕於政權之上的特權。
九一八事變前,無論是日本陸軍省、參謀本部,還是關東軍,都確立了軍事佔領中國東北的基本方針,甚至對佔領東北後的統治方式與原則都進行了充分考慮。
軍人集團中的一部分人將推翻政黨內閣、建立軍人政權、實行舉國一致體制作為目標。
河本大作為日本兵庫縣人,自幼家道殷實,小學畢業後,先後就讀於日本陸軍幼年學校、陸軍士官學校和日本陸軍大學。
他是河本參二的次子,其家擁有大量土地和山林。
畢業後被派到東北參與日俄戰爭,擔任日本陸軍第四師團步兵第三十七聯隊小隊長,到中國東北參加日俄戰爭。
一九零六年一月,河本作為第四師團中一員,曾擔任安奉線警備和旅順的衛戍任務。
此期間,河本大作極其崇拜日本侵華謀略高手明石元二郎、青木宣純,立志要成為明石、青木第二,以陰謀和暗殺輔助武力,來實現日本的大陸政策。
一九零七年十月,河本調回日本,駐紮在姬路。
一九零八年三月,任第三十八聯隊中尉副官駐東京。
此後他留在中國,成了日本陸軍中所謂的“中國通”。
一九一六年始,河本大作作為情報軍官,就曾以參謀旅行的名義到中國成都等地進行情報蒐集。
其實這個傢伙,在軍校的時候就不是省油的燈。
在校期間以河本大作等人為中心,組成了反動幫夥——大陸會,會員中有,多田駿、大場彌平、磯谷廉介、真崎甚三郎、梅津美治郎、森連、下村定一、山田乙三、齊藤彌平太、小畑敏四郎,這些人日後都成為了侵華干將。
而後晉升為陸軍大尉,第二年以第24名從陸大畢業,任陸軍某部中隊長。
而後派往中國漢口,任日本陸軍中支那派遣隊司令部高階參謀輔佐,之後任該司令部駐四川成都武官,又調任日本陸軍省參謀本部第二部部員。
同年他被晉升為少佐,同年7月任日軍西伯利亞派遣軍第十二師團司令部參謀,入侵蘇聯。
一九一九年任參謀本部第一部(主管作戰)及第四部(主管編纂戰史)部員。
與此同時,河本加入組織新興的***軍人少壯派組織——二葉會。
其主要成員有“陸士”第十五期至第十八期的軍官:磯谷廉介、多田駿、板垣徵四郎、喜多誠一、石原莞爾、花谷正、橋本欣五郎等。
多年的情報工作,讓河本大作的完善了自己思路。
而命運之神應該十分垂青這個冷靜又瘋狂的男人,給了他一個名垂青史的機會。
二八年夏天,張作霖被南京政府領導的南方革命軍打敗,被迫通電求和,決定離京回東北。
就在張作霖準備離京出關的同時,日本關東軍正在密謀趁張退敗出關之際,接觸奉軍武裝逼張下野。
而在會上,河本大作聽到軍部愚蠢的計劃,氣的火冒三丈,而能改變決議的上司,土肥原賢二已經奔回東京,做最後的努力。
身為計劃的實施者,河本大作在會上,忍無可忍,直接站了起來,大聲吼到,說殺掉張作霖,豈不是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河本此言語驚四座,他進一步闡述,認為只要打倒張作霖一個人,所謂奉天派的諸將便會四散,幹掉頭子,除此之外沒有解決滿洲問題的第二條路。
但這個大膽的計劃,軍部的代表根本無法認可,還是認為應該讓奉系內訌,從而達到軍部的最終目的。
這讓少壯派不能接受,日本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作等少壯派軍人無視國內陸軍中央部的意見,執意暗殺不太聽話的奉系首領張作霖。
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凌晨五點左右,瀋陽郊區的皇姑屯火車站,傳出兩聲驚天巨響,一列火車飛上了天。
河本大作在事後的檔案上寫道:在轟隆的爆炸聲中,黑煙升上了天,高達二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