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這就是兒臣的弟弟?”
因為是年底,朱標忙著朝廷的事,而朱雄英自己也要上學,所以直到朱允炆都出生了半個月,朱雄英才終於見到了這個便宜弟弟。
“嗯,這便是你弟弟,你皇爺爺給取名允炆。”朱標對著朱雄英輕輕點頭,隨後又望向了搖車裡的朱允炆:“允炆,這是你兄長,以後長大可要和你兄長一樣聰明懂事。”
朱雄英也上至搖車前,看著裡面的朱允炆,笑著說道:“好弟弟,你可要乖乖的呦,好好長大以後大哥陪你玩。”
只見搖車裡的朱允炆,似是聽懂朱雄英話一般,在那裡“啊啊”的樂了起來。
見此,朱雄英輕輕將手給伸了過去,摸了摸朱允炆的臉頰,只見朱允炆頓時樂的更歡了。
看著在搖車裡,那個還在襁褓中就和自己親近的朱允炆,朱雄英滿心複雜,這是自己弟弟,卻也是葬送太子一脈江山的人。
可是,這個時空有自己,被人奪江山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自己又何必和這個世界的朱允炆計較。
更何況,歷史上朱允炆丟掉江山也不完全是他一個人的責任,若是桀驁一生的朱元璋,不在太子去世後把不具備素質的朱允炆拉上皇位,那皇家那場骨肉相殘的慘劇也不會發生。
不說和皇爺爺朱元璋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們,朱允炆也沒有那種一統天下的自信心和堅強的性格,甚至也沒有那種魄力。
最主要的是朱允炆受儒家教育毒害太深,受那些文臣蠱惑,一心向往實行理想的“仁政”,放棄了老爺子幾十年形成的既定國策。
那些文官們,認為搞朱元璋時期的強權統治,會大大地危及王朝,因此相信只有提高儒家價值觀和文官的權威,去掉半自治的諸藩封王,就會鞏固皇權,結果他們徹底失敗了。
所以太子一脈被人把江山奪去,不僅有朱允炆的原因,同樣也有朱元璋,有那些儒士文臣的原因。
想到這裡,朱雄英看著搖車裡的朱允炆,眼神裡也柔和了許多。
上輩子你被文臣儒家害得不輕,這輩子大哥好好改造你,讓你改文學武,當一個大將軍。
想到此,朱雄英也不由一樂,此時已是帶著一份真心,與那樂的不停的朱允炆逗弄了起來。
看著面前兒子互相親近的朱標,此刻心裡也滿是欣慰,尤其是望向自己的長子時,眼裡更是抑不住的自豪,有子如此,大明後繼有人焉。
剛出生的小孩睡眠足,在朱雄英逗弄了一會後,搖車裡的朱允炆便漸漸睡著。
而朱雄英也在朱允炆睡著之後,同父親朱標告了別,便朝著自己屋子,東宮東院走去。
路上,朱雄英走在最前,身後是隨侍太監張喜,而侍衛頭頭傅讓,則領著三個護衛跟在其後。
一路上,朱雄英望著那高高的宮牆,紅磚金瓦,美輪美奐。
已經四年了,朱雄英早早的就適應了這個沒有手機,沒有網路的時代,畢竟這裡有疼愛自己的爺爺奶奶,親爹親孃,還有這尊貴無比的身份。
朱雄英對此很滿足,只是在滿足之中,朱雄英也有遺憾,那就是寫四年,他一直待在宮中,從未走出去看過。
他很想知道這宮外到底是什麼樣子,這外面的百姓活的,又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