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繹也笑著搖搖頭,抿了口茶,忍不住皺了眉頭,放下茶杯後,他問道:“其實這麼多年,你都沒問過我到底為什麼會去午後。”
尹晟很樂意這個話題被提起,他挪了下身體改變姿勢,先笑了下,說:“你最開始提出幫我們搞定贊助和場地的時候,我以為是為了你的履歷,大家都知道你要出國嘛,又體現商務能力還展現你的人文關懷,很漂亮的一筆。”
方繹承認:“我司馬昭之心。”
“本來以為你裝裝樣子也就走了,結果一直來一直來,我是挺震驚了一陣兒。那些女生愛討論你為什麼在這兒,我也不好加入她們,我更不好問你啊!你看起來……”他又笑了,這下笑得厲害些,“你屬實不像喜歡我們看的東西的樣子。”
方繹好奇:“是嗎?那我看起來像喜歡什麼?”
“你不是在意向填的科幻片嘛,不會自己都忘了吧。”看到方繹的反應,尹晟更開懷了,“科幻嘛,最靠近的也就《2001太空漫遊》了,但那時候我們選片不朝這個方向走哇,哈哈,就是選庫布裡克也得是《大開眼戒》、《巴裡.林恩》這樣。”
方繹沉吟:“嗯......我其實喜歡《星球大戰》,最早那三部。”他不忘補充。
尹晟拍桌大笑,好一陣子才停下來說:“今天是什麼,坦白局麼?”
“你就當是吧。”
話這麼說,方繹其實還未坦白。
於是尹晟不再繞圈子,他也喝了口茶,抬起頭來對方繹說:“不過我覺得和丁栩可也有點關系。”
方繹平靜地和他對視,沒有說話。
尹晟爽朗地說:“得了吧,我又不傻,我就當你今天約我是為了謝謝我,你加上他微信了吧?”
方繹點點頭:“我確實得謝謝你。這下我覺得今天地點沒選好了,下次一定好好請你客。我今天……”他低垂下了眼睛,“是想和你問件關於丁栩可的事。”
“你說。”
方繹做了個深呼吸,問道:“你認識藺驍嗎?”
尹晟也接他的話頭:“怎麼算認識?”
“比我認識?”
“你太看得起我了吧,人家是柏林最佳導演。”
方繹又喝了一口茶。這茶才沖了一道,貧瘠的香氣早就散了,他覺得不能再用提問遮掩了,便平鋪直敘起來:“大概十年前,我機緣巧合地看過藺驍的處女作,不是他拿獎的那部,是最早期他還在美國的時候拍的,名字我沒記錯的話,叫《鑰匙孔裡的男孩》。”
尹晟皺了皺眉:“他確實拍過這部片子,但應該是很粗糙的作品,不說現在,當時也很少被提及,你怎麼會看過?”
“那是我大一暑假,當時藺驍應該剛拿獎,我一個朋友在電影學院讀書,她有個課題要做,假期裡從資料館借了很多資源稀有的電影,其中就有這部,我正好在旁邊一起看了。”
不必和尹晟說的是,那個“朋友”其實是方繹的初戀女友,也就是大學時被傳開的”那個電影學院的“。
方繹和前女友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他們一個保送一個藝考,是高三的時候在一起的。
還沒成年的時候,對情愛的感知本就青澀且幼稚。而鞏乙微因為吃了方仲達的苦,從高中就對方繹早戀嚴防死守,甚至不惜汙名化男女之事。
方繹唯一一段和女性的感情,盡管並沒有告訴過母親,卻是他幹的第一件反叛事。
前女友少年時期就高挑漂亮,考的卻是導演系,對自己的未來頗有想法。他們在學校活動裡常有接觸,互相欣賞,在一起算是自然而然,甚至有點被別人起鬨的意味。
高三結束的夏天是最熱烈的階段,那時候體驗多,想得少。
他們到大一還維持了一年異校的戀情。本來就年少懵懂無知,後來生活環境迥異,人生態度大變,聚少離多,那個燥熱的、在她拉著窗簾的暗黑小書房裡度過的電影之夏,已經是他們關系的尾章。
前女友的研究主題和導演的處女作有關,因此他們一起看了很多在藝術和技術上質量都很難說是上乘的作品——充斥著搖晃的手持鏡頭、失落的青春和人生解構。
其中一部卻吸引了方繹,就是藺驍的處女作:《鑰匙孔裡的男孩》。
區別於其他大部分中國導演處女作的背景——現實主義的中國小鎮、世紀初的大院等等,這部電影拍攝的故事發生在紐約的唐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