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關市下
關市在朔方城外到歸晉部定居點的中間,這裡已經被奇水弟子帶人修成一個碉堡,就是被人帶兵圍住,只要不開門,裡面物資充裕,也能慢慢耗的那種微縮小城。
右屠耆王的千長阿葛薩帶領著下面貴族和牧民們在開市這天到了關市,為了鹽,他本以為自己來的足夠早了,卻不想關市天一亮就開了。
關市外面建築外面有沒有看見穿甲冑計程車兵,只有穿布衣的人,但一個個腰上也挎著刀劍,一看也不像是什麼普通晉人。
阿葛薩他們的部隊慢慢靠近關市,門口的晉人主動上前,用匈奴話來問他們:“是右屠耆王部落的人嗎?”
阿葛薩坐在馬上低頭看他們“我們受右屠耆王的命令,帶著五千只羊,三千頭牛,一千匹馬過來和你們做交易。”
關市的工作人員已經看到了阿葛薩身後黑壓壓的動物,加起來好像也才九千的動物,但他們帶來的遠不止如此。
仝拾和閔子游他們已經休整好,一個月前就再次往西邊出使去了,朔方郡守聽到了動靜,在樓上一看這黑壓壓的動物,立刻下來,親自安排人過關檢驗。
“來人!人都下來給我!先把右屠耆王要來交易的貨物數量都清點登記好,再是單個牧民的,一個一個來,不要弄混了!”
右屠耆王的目的是他自己加上單於那一萬斤鹽,再其次是讓那些零散牧民去買鹽,一個人一斤,他保守起見也安排了三千多牧民過來做代購。
阿葛薩安排了一個百長盯著檢查,他則是被朔方郡守邀請先進關市坐坐。
關市裡面還有很大的空間,空地上已經有晉商拉著貨物擺起了攤,一樓內部建築也有各種店鋪,朔方郡守邊走邊和阿葛薩介紹。
“外面的您也看見了,都是賣些雜貨,裡面的店鋪賣的都是上好的絲綢、瓷器,還有金銀首飾,這都是洛陽來的工匠制的,各個都漂亮,除此之外還有酒肆、食肆、邸店……”
這些東西,金銀是陛下贊助,工匠也是陛下贊助的,還分外鍍器皿和純金屬的,各個造型漂亮,雕刻的花紋不是他們大晉的民俗故事,就是匈奴人的神話傳說,因此隨著匡橫的介紹,阿葛薩眼神中的輕佻也逐漸消失。
做生意就要有做生意的姿態,雖然這個道理匈奴人不明白,但刻著他們匈奴神話傳說的金銀器皿、擺件,讓他感受到了自己信仰被尊重,再加上這些商品的精美程度,讓他也願意掏錢買上一些。
好在他還記得自己的任務是鹽,問匡橫鹽在哪兒。
“千長莫急,關市有三天,今天單於的五千斤鹽肯定是能讓您拿到的,”匡橫一臉的誠懇,“明日右屠耆王的五千斤鹽也要運過來了,後日才是其他人可以散買的鹽。”
阿葛薩心想這和大王說的不一樣啊,他以為來這裡一天就能把鹽全都拉走呢,居然還需要留嗎?
然而無論他怎麼催促,匡橫都還是說今天就只有這五千斤鹽,多的還在往這裡運。
於是阿葛薩只能先和匡橫去看著五千斤鹽。
放鹽的地方是在關市有重兵把守的一間倉庫,看著裡面堆放好的麻袋,匡橫帶人解開,讓阿葛薩看清楚裡面裝著的青鹽,帶著他一袋袋稱量驗貨。
阿葛薩不是什麼稱幾次就大手一揮不驗了的人,他很仔細的把每袋鹽都盯完,確認數量沒問題後,繼續和匡橫溝通價格問題。
匡橫從郡丞手裡摸了幾枚貨幣,這些都是純銀鑄造的圓形貨幣,一枚大概兩個指甲蓋大小,正面印著一個朔方城樓的形象,反面是“昭明二年”的文字,一枚重量在五錢。
根據他們這些人商議,一隻成年羊價格在一枚銀幣,羔羊是半枚銀幣,牛半枚金幣一頭,馬一匹是三枚銀幣,十枚銀幣兌一枚金幣。
這些是他們官府的收購價格,除了賣給他們官府,他們也可以選擇賣給商人,價格他們自己商議,總歸這些鹽五斤一枚銀幣。
馬和牛買來了都是能養起來慢慢用的,羊的話陛下也另有安排。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用金銀,不用銅,那是因為銅光是在大晉百姓的日常生活都不太夠用。
金銀怎麼樣都比銅的價值高,朔方能換到的金銀,雲中和五原城也都會透過關市換到一些,這些關市獲得的金銀都是純金屬,足夠吸引大量外地商人帶著物資來和三城交易,緩解一些三城靠朝廷養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