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寫得多好,詞句優美,思想深邃,奇奇這些書沒白看,而且充滿一顆仁愛之心,打——六十分!”胖子拉了半天長聲,最後報出一個六十分。
奇奇有些不滿地撅起小嘴:“胖叔叔誇了半天,怎麼才這麼點分啊?”
胖子撓撓後腦勺:“你拿胖叔叔的聲音來跟野豬比較,沒給你打不及格就不錯了。”
布日古德認認真真地在旁邊聽了半天,用心揣摩,也終於看明白了:“奇奇,你們根本就不應該找胖叔叔評分。”
三個小丫頭互相望了一眼:“對呀,叫小玉姐姐看去。”然後都向胖子皺鼻子吐舌頭做鬼臉。
胖子扒拉一下布日古德的小腦瓜:“你知道個啥,我先考考你會不會寫a、o、e。”
到了正月十四這天,胖子就領著小玉和娃子們,動身前往縣城,觀賞燈盞。老吳頭不去,正好留下看家,毛毛笨笨它們,還真得個人照看。醜醜就比較叫人省心,這幾天跟倆豹子混熟了,天天有吃有喝。
到了縣城,下車之後,就見大街兩旁都掛滿了燈籠,大大小小,五花八門,四個小娃子眼睛立刻就不夠用了。
“趕緊走,晚上早點出來看,花燈嘛,當然要晚上看才行。”胖子嘴裡吆喝著,直奔大辮子家。
王大娘早就把飯菜準備好了,熱熱鬧鬧吃過晚飯,外面已經黑天,大夥都穿戴整齊,溜達到大街上。
好傢伙,道上全是人啊,一個挨一個,組成一股洪流,緩緩向前推動。放眼望去,燈火閃爍宛如長龍,在街道兩旁延伸。就連天上的清月,也顯得不甚明亮,沒多少人注意。
“胖叔叔,我看不著啊!”奇奇翹著小腳,卻只能看到一個個後背。
胖子伸手把他扔到肩膀上,然後就聽吳瓊也嚷嚷:“胖叔叔,我也看不到。”
“那你也上來!”胖子也把她抱到肩膀上,一邊一個,正好還不偏墜。
“看來真得用繩子拴住啊,不然肯定要擠丟!”胖子嘟囔了一聲,一手扯著大辮子,一手拉著丫丫,布日古德在後面扯著胖子的衣襟,大夥以胖子為核心,組成一個團結的集體。
燈盞設在南北大街的道路兩旁,上面拉著鐵絲,都寫著各單位的名稱,下面掛著各式各樣的花燈:宮燈、吊燈、走馬燈,魚燈、龍燈、蓮花燈,五顏六色,形態萬千,真是看得眼睛發花,不知道瞧哪個是好。
奇奇居高臨下,自然瞧得清楚:“胖叔叔,往那邊去,先買糖葫蘆!”
胖子這才注意到,燈多、人多、賣吃喝的也多。賣糖葫蘆的,吹糖人的,挎著筐賣花生瓜子的,擺著箱子賣雪糕的,應有盡有,而且生意都十分紅火。一般都是大人領著小孩來看燈,當然要給娃子們買點吃的。
花燈會由來已久,據說在漢代的時候,漢武帝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
後來佛教傳入,寺廟燃燈禮佛,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才形成這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在古代,到了這一天,金吾不禁,人們徹夜狂歡,所以最是熱鬧。而燈會之中,從來不乏吃喝,小孩子一半是出來看熱鬧,一半是為了這點吃喝。至於觀燈,主要還是大人的事。
胖子費勁巴力擠上去,拿出兩元錢:“先來十串糖葫蘆。”
小丫頭們立刻喳喳起來:“我要山楂的,我要黑棗的,我要菇孃的,我要橘子瓣的!”
買糖葫蘆的抬起頭,使勁嚷了一嗓子:“吃啥自個拿,不要錢,隨便吃!”
“老闆叔!”
“老闆爺爺!”
大夥齊聲驚呼,只見車老闆子穿著羊皮襖,頭上戴著狗皮帽子,冷不丁還真沒認出來。
“哈哈,俺也來逛花燈,不過,先把東西賣了再看。”車老闆子面前擺著三個草靶子,上面密密麻麻,插滿了糖葫蘆。
胖子撓撓後腦勺:“還有誰來了?”
“唐鳳山他們都來了,一共分成五六夥呢,這幾天我們沒幹別的,就蘸糖葫蘆啦!”車老闆子樂呵呵地說著,手裡給奇奇她們拔糖葫蘆。
胖子咧著大嘴哈哈幾聲:“大夥的經濟腦瓜越來越活絡啦——每個人一串,不許多拿,還留著賣錢呢——嘿嘿,俺先來串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