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到開封的火車也開始通行了,從紫禁城到保定府,再從保定府到開封府。
就算是遇到了大江大河,在水泥以及鋼鐵之下,也能夠架起高大的橋樑。
這便是大明的現在。
可以說,水泥的出現,真的給大明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人已經開始用水泥建造起來高樓大廈。
如此,都城之中的人口擁擠,住房不夠的問題,也可以得到解決了。
當一座一座的四五層高樓建立起來的時候,大明真的不一樣了。
江楓看著還差最後一點點的進度條,總覺得現在的大明應該是還差著一些什麼。
崇禎十七年。
江楓提出了建議,請太子朱慈烺監國,然後他和崇禎皇帝一起巡視天下。
崇禎皇帝聽了之後欣然同意了。
他早就感覺有一些累了,以前的累,那是心累、是身體累,感覺就像是不管自己如何勤勤懇懇,大明都是風雨飄搖,並且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問題。
而現在的累,那是當皇帝太長時間了,被困在了一個深宮大院之中的那種疲憊和無聊的累。
日以繼夜,都是御書房、金鑾殿、坤寧宮等幾個地方轉悠。
沒有什麼日常的娛樂活動,連看戲都沒有看過,頂多就是陪著長平公主看看馬球,又或者是提一場蹴鞠。
如今,聽到可以放下身上的擔子了,可以去巡視天下了。
自然是高興的,也是願意接受的。
朱慈烺在京師大學府的三年,之後在六部每一個部門的幾年,已經鍛鍊的差不多了。
從以前的那個有些木訥的孩童,變成了現在的睿智的十五歲少年。
算得上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覺得我們應該先做一次火車,直接去開封。”無事一身輕,崇禎皇帝身邊跟著周皇后和長平公主。
江楓的身邊則是跟著翩翩。
一見面,崇禎皇帝就迫不及待地提出來這個建議。
“好呀。”
眾人從京師火車站開始買票、候車、排隊、上車,絲毫沒有什麼大明天子的架子,也沒有大明國師的架子。
江楓還是一如既往的氣質脫俗,但是容貌改變了不少。
崇禎皇帝也是一樣,剃掉了鬍鬚之後,看起來也不過是一箇中年。
身邊跟著面白無鬚的徐應元和王承恩兩人。
從京師火車站到開封火車站需要三天的路程,火車經過有一些地方,是要放慢速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