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沈墨自衡陽之戰結束後,就勸降了烏梁海。
除了考慮到烏梁海之前的身份職位對攻取長沙有幫助之外,也是因為烏梁海是個很識時務的人。
滿清軍法森嚴,烏梁海兵敗被俘,不僅他的妻妾家人和所有財產要被全部沒收之外,他自己就算逃回去也必然難逃一死。
既然後路已經被斷,他又不願意當一輩子的俘虜,所以只剩下了投降一條路。
他不僅主動剪掉了辮子,而且還請人轉告沈墨,表示願意協助沈墨統領那些俘虜,將其訓練成一支僕從兵,以為蕩寇軍前驅。
沈墨本來就有這個想法,聽到烏梁海的表態後,正好合自己的心意。
在跟烏梁海單獨談過一會後,他就讓人在衡陽附近的一座山裡蓋了一座營寨,授命烏梁海從俘虜之中挑選了一萬人訓練。
給這些清軍俘虜的許諾是如果他們不想當一輩子礦工,那就好好訓練,只要經歷過一場戰鬥後還依然活下來的,就解除他們的俘虜身份,給他們正式的僕從軍身份。
成為正式的僕從兵之後,他們也可以領取軍餉,享受相關的待遇。
當然,待遇雖然比起蕩寇軍正兵來差一截,但是絕對會比他們當清兵的時候要好。
而烏梁海雖然是個膽小怕死的人,但是練兵的能力也是有的,身份地位威望也足夠,所以讓他統率這些俘虜是一個最合適的選擇。
沈墨想來,滿清可以用大量的明軍俘虜來當馬前卒來打天下,自己當然也可以用這些清兵俘虜來當僕從軍以為前驅。
至於所謂的忠誠問題,更不是需要擔心的問題。
這個時代計程車兵幾乎沒有多少家國概念,誰能給他們飯吃,給他們發軍餉,他們就會給誰賣命。
而人命很多時候都是很不值錢的。
雖然殘酷,但是卻是事實。
有時候窮死餓死比戰死更讓人恐懼。
烏梁海自然明白沈墨收用他們這些俘虜的真正用意,但是絲毫也不介意。
因為這本就是勝利者的特權,從古到今都是這樣的。
沒有利用價值的俘虜,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這些俘虜們在烏梁海的統帶下開始訓練,穿的甲冑,用的兵器都是他們以前的,但是訓練熱情卻比以前要高很多。
畢竟不好好訓練是吃不到飯的,訓練越積極,吃的越好。
同時,那些偷懶的,甚至想逃跑的,一旦被發現,輕則鞭笞,重則斬首,以至於前幾天每天大營校場的高杆上都掛著一串人頭。
這是沈墨給定下的規矩,但是具體是由烏梁海來執行的。
還有許多的激勵措施,總之,經過這一個多月的訓練,最少讓這些當初垂頭喪氣士氣低迷的俘虜們恢復了幾分士兵的樣子,精氣神也都飽滿了不少。
因此,這次長沙之戰,沈墨就讓烏梁海將這支俘虜軍給一起帶了過來。
聽完沈墨的話,烏梁海往前一步,單膝跪地大聲道:“請總鎮放心,奴,不,罪將一定將功贖罪,以證明我對總鎮的忠誠。我手下的一萬士兵,也將拼命向總鎮展示他們的忠誠和價值!”
沈墨點頭,道:“很好,那明日就由你帶領你的一萬人馬攻打嶽麓山大營。”
“嗻!罪將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