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朱熙帶著楊政等人,率領三千正兵翻過湖南和江西交界的萬洋山,進入了龍泉縣境內。
龍泉縣的主要水道就是左溪和右溪。
左溪和右溪在龍泉縣城附近合流,最後併入遂江。
遂江是贛江在萬安縣和龍泉縣之間的支流。
沿著遂江一路向著東北方向而行,就能直達泰和縣,就可以進入贛江主水道了。
順流而下就可以直抵廬陵城。
在南方行軍,最便利的必然是走水道了。
在左溪附近的一處渡口,程凱早都讓人蒐集了大量的船隻在此處等待。
周圍也都派出了哨探,防止龍泉縣的官府搗亂。
朱熙帶著三千正兵很快登船,輕舟簡從沿著左溪一路前行。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朱熙直接讓人打出了蕩寇軍的旗幟,大張旗鼓的行軍。
這樣一來,龍泉縣的知縣很快就得到了訊息,以為蕩寇軍是來攻打龍泉縣城,嚇得魂不附體,立刻換上便裝,棄城登船向府城廬陵而去。
同時,城中其他得到訊息的鄉紳富賈也都驚慌不定,有人想要學著知縣一起逃跑,也有人舉棋不定,想要觀望一番。
這其中就有寇良才之前親自上門拜訪過的那十二家。
這十二家也很惶恐,有人想跑,有人想留。
就在他們踟躕不定的時候,有人找上了門。
“諸位不必驚慌,寇先生之前上門拜訪過諸位,而且也得到了諸位的資助。寇先生留給諸位的借據就是諸位交好我們蕩寇軍的最好明證。如今知縣已經棄城而逃,還請諸位之中推舉一人出來暫時維持城中秩序。後續我軍會派人接管龍泉縣城,屆時諸位還請好生配合就是,我們保證諸位和諸位的家人不會受到一點傷害。”
上門的人容貌很平凡,但是說出來的話卻讓這十二家心中大定。
他們這才知道寇良才留給他們的那張借據的分量了。
這個人是程凱派去接應寇良才的,也是蕩寇軍在吉安府每座縣城裡的設定的眼線探子和聯絡人,很多私下的串聯溝通問題都是由他們進行的。
這些人其實都是戴文勝的殿前司的人,都是精明能幹之輩,只不過是被拍在程凱手下做事而已。
鐵牛那邊也有不少。
有了蕩寇軍的保證,十二家心中大定,不再張羅著逃跑了。
但是龍泉縣財力最雄厚的鄒家以及地下實力最強的仇家卻不淡定了。
畢竟他們之前拒絕了寇良才,而且在稍後還放出了一些很不友善的話,言語之間對蕩寇軍頗為不屑,甚至還對那些邀請寇良才上門的鄉紳頗有些威脅嘲諷之意。
現在蕩寇軍打過來了,他們豈能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