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就是南米戰區和北米戰區了。
而投入兵力最多的就是北米戰區了。
加華陸軍喊出的口號是將歐羅巴聯軍趕到大西洋去。
雙方加在一起的兵力達到了驚人的一千萬。
加華幾乎全民動員,復興軍還從本土、扶桑以及南洋地區組織了兩百萬援軍。
復興軍的裝甲部隊也在這裡投入使用。
這讓加華軍一開始取得了一定的優勢。
但是歐羅巴聯軍很快就想到了對付這些裝甲戰車的方法。
他們前些年為了對付復興軍的飛艇部隊,研究了一種高射炮,某個聰明的炮兵年輕軍官發現這種高射炮對付那種鐵疙瘩有奇效。
這樣他們才穩重陣腳。
戰場被維持在阿拉巴契亞山脈,米利堅的領土只剩下原本的十三州。
不過此時,他們的縱深拉短,補給反倒增多。
在復興軍的潛艇部隊被遏制之後,歐羅巴大路的物資又能夠送到北米了。
而且他們的物資到了港口之後,很快就能夠送到前線。
如此,戰爭沿著阿拉巴契亞山僵持了下來。
新鄭州現在已經不僅僅是一座城,他現在的面積幾乎覆蓋了整個堪薩斯地區。
趙四喜在一眾官員的簇擁下正在視察新鄭城的火車轉運樞紐站,戰爭開始之後每天都有海量的物資從這裡轉運到東部的戰場。
戰爭才打了三年,僅僅而立之年的趙四喜,鬢角上就已經有了白髮。
金城,共主府,董書恆檢視了來自化學研究所的報告,在一份畫著骷髏頭的檔案上籤上了自己的大名。
他一直坐鎮加華,這裡是幾個華人國家中發展最好的。
無論是教育、經濟和文化都能夠跟本土相媲美。
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加華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五千萬,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壯年。
這也是為什麼,在動員了三百萬的兵力之後,加華還能夠維持運轉。
男人們在前線打仗,那些勤勞的華族女人能夠將自家的農場打理得井井有條。
她們甚至會駕駛拖拉機耕田、收割和播種。
加勒比海東北部的大西洋麵上,兩支龐大的艦隊碰撞到起。
光是戰列艦的數量加在一起就達到了上百艘之多。
這絕對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海戰。
雙方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這場海戰之上。
在復興軍海軍的後方,幾艘擁有平直甲板的奇怪戰船緩緩跟在主力艦隊的後方。
而在陸地戰場上,加華計程車兵帶著奇怪的面具。
北米大路的風向變了,西風壓倒了東風,從陸地吹向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