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董書恆又開始對書院和科研機構下手。
他在金城、滬上、夏威夷和星加坡四地建設四所隸屬於共主府的大書院。
這四所書院面向整個共同體招生。
在科研方面他成立了共主府下屬的皇家研究院。
能夠經過選拔進入皇家研究院的院士,都能夠獲得董書恆冊封的終身爵位。
而且他們還能夠得到董書恆名下近乎於天文數字的研究基金的支援。
這一下就挖走了本土研究所大量的人。
同時也製造了兩個科技上的競爭對手,本土的研究所和皇家研究院成為了這個星球上最主要的兩個科研對手。
他們最後形成了兩個科技發展流派。
對於魏玉祥來說,這是本土的損失。
但是董書恆的視野已經放在了整個共同體。
他知道這樣一個鬆散的共同體不會因為自己這樣一個精神上的存在,而穩穩地長久地聯合在一起。
要讓這個龐大的勢力一直延續下去。
需要從科技、經濟、思想和文化等方面入手。
當大家發現,自己的科技發展離不開共同體,所有的民眾都有共同的文化信仰,對共同體都產生了思想上的認同。
再加上經濟上的相互依賴。
這樣誰又還敢脫離共同體呢。況且在外部已經沒有哪個敵人還能夠對共同體產生威脅。
歐羅巴人自己內部之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呢。
復興十二年,董書恆來到新鄭州城參加了北阿米利亞大陸的停戰協定。
停戰談判主體是加華、科曼奇酋長國、聯邦政府和聯盟政府。
大嚶帝國和復興軍本土作為利益相關方列席了會議。
不過董書恆竟然親自參加了這個談判。
這出乎了各方的意料。
最後經過半年時間的談判。中間還夾雜著幾次重要的戰役。
終於各方達成了一致意見。
並非是利益得到了滿足,而是南北雙方都打不下去了。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經濟都已經崩潰。
饑荒和瘟疫加速了人口的凋零。
原本南北雙方加在一起三千多萬人口,現在只剩下一千多萬人。
稍微有一些積蓄的白人都遷移到了加拿大省或者是歐羅巴的本土去了。
這是米利堅自成立以來第一次人口外流。對這樣一個以移民為主的國家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亞伯拉罕在華盛頓被被不滿的民眾刺殺,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南方也好不到哪裡去,幾乎能賣的東西全都賣掉了。
甚至連關稅的權力都賣給了弗蘭西。
大量黑奴逃跑或者被殺死,使得土地荒蕪,無人耕種。
讓他們賴以生存的原材料出口斷絕。
最後的贏家無疑是加華。
稱為了共主的直轄領地之後。
董書恆在這裡分封了大量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