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連隊現在還在維德角,聶大華可以讓人上岸去購買製作國旗的材料。
接下來他將帶著這面日月旗一路殺到東華去。
放眼望去南阿米利亞全都是敵國,而他的艦隊需要補給。沒有怎麼辦,那就搶唄。
港口之中有幾雙鬼鬼祟祟的眼睛一直在盯著這支艦隊。
雖然只有兩艘軍艦,但是這是在歐洲剛剛打了勝仗的軍艦。
剛剛過去的普丹戰爭,引起了整個歐羅巴的關注。
這場戰爭中最出彩的不是普魯士引以為傲的陸軍。反而是其突然冒出來的這一支海軍艦隊。
克里米亞戰爭,讓歐洲認識到了蒸汽動力戰艦的機動靈活優勢。
馬尼拉海戰讓大家對於鐵甲艦有了一個初步而模糊的認識。
普丹戰爭則正式拉開了歐洲鐵甲艦的建造狂潮。
大嚶帝國現在已經有兩艘鐵甲艦下水,分別是9137噸的勇士號和9250噸的黑王子號,這兩艘軍艦都是克里米亞戰爭後建造的實驗艦。
想比於復興軍的江河級,甚至是普魯士建造的腓特烈大帝級,英國人的戰艦噸位要大的多。
只不過這兩艘軍艦還沒有完全拋棄原來的側舷炮結構,上面依然豎著高高的桅杆。
其在本質上還是披著鐵甲的風帆戰列艦。
透過這次普丹戰爭中的海戰,英國人也意識到自己的戰艦理念有些落後了。
所以他們最新設計的鐵甲艦已經摒棄了原來風帆戰列艦的那些元素。
老牌的海軍強國底蘊還是不可忽視的。
現在英國人在船臺上究竟有多少戰艦,誰都不知道。
整個英倫三島,能夠製造鐵甲艦的大型造船廠就不下十幾家。
很多軍用船廠都是常年封鎖起來的。外人根本就進不去。
現在有人可能撬動英國人的海上霸權。這是英國人無法忍受的。
所以對普魯士的這幾艘戰艦英國人非常的重視。
當得知其中的兩艘賣給復興軍,英國就更加的不放心了。
所以這兩艘軍艦在船廠經過大修之後準備回國,英國人除了百般阻撓,更是一路派人監視。
這不一路跟到了維德角。
幾天後,聶大華終於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準備再次啟航,這次艦隊升起了新的旗幟,原本紅底金龍旗,換成了紅底日月旗。
這面旗並不是抄襲大明,而是因為原本的印加帝國崇拜日月,所以董書同和珠穆採用了這個設計,這也是為了讓原本印加一系的印第安人能夠更有歸屬感。
至於為什用紅色做底,這自然是為了向復興軍看齊。
戰艦上的船員已經知道了艦隊將要改變航向前往東華,而他們中的大部分也將成為東華海軍。
經過這幾天的動員,船上的船員們都已經基本上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到東華,除了各種誘人的待遇之外,還有一個是回到國內沒有的,那就是能夠獲得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