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實際上左右翼才是北方軍的主力,這一點從遠處是看不清楚的。
“讓各部堅守住自己的防線。”面對敵人這樣的進攻方式,德雷頓也只能夠這麼安排。
現在看來,雙方的兵力應該差不多。作為防守的一方,南方軍應該還有一定的優勢。
南方軍左翼陣地。華爾也在看著踩著鼓點緩緩靠近北方軍。
“還用線列陣型嗎?”華爾的嘴角翹起。
以前跟英國人打仗的時候,美國人都是因為自己線列陣型排不好而被英國人欺負。
所以他們一直在學習英國人的線列陣型。而且美軍的老師法國人也一直是這麼教導他們。
都說是美國的大陸軍打敗了英國人。
實際上其中有一多半的功勞應該算在法國人的頭上。
無論是1775到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還是1812年到1815年的美英戰爭。
其中的都有法國人的影子。當你回到那個時候的戰場就會發現每一個美國指揮官的身旁都有一個法國軍官在協助指揮。
所以在美軍中也可以看到法軍的影子。
這次穆勒將軍提前讓手下的軍隊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合練,才讓這些人將線列陣型給排出來。
今天他們排著線列陣型進攻就是為了給南方軍一個下馬威。
與華爾的譏笑不同,南軍的指揮官德雷頓將軍卻是一臉的凝重。
因為他手下的人肯定是排不出這樣的陣型的。
這說明北軍的指揮更加的統一。不像南軍這邊,德雷頓只能指揮到那些軍官。
底下的各個軍團之間甚至還存在矛盾。
歷史上一直到南北戰爭時期美國人還在用線列陣型。可見他們對這種戰術的推崇。
當然了這與他們主要還在使用前裝槍有關。
現在,他們的認知中自然還是線列陣型無敵。
能夠排出線列陣型的步兵就算是精銳了。因為這種陣型需要士兵之間的配合,需要聽懂各種指令,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夠做到。
現在北軍排著線列陣型過來,挑釁的意味很足。
北軍步兵未到,炮火就先打過來了。
“轟轟轟……”密集的實心炮彈飛向了南軍的陣地。
但是左右兩翼被攻擊後的結果完全不同。
左翼的華人軍隊,士兵們都躲在戰壕中。這種實心彈起到的作用並不明顯。大部分的炮彈都是越過了戰壕,或者是撞在了戰壕前面的矮牆上。
右翼以德克薩斯人為主的白人僱傭兵則是躲在胸牆後面。
炮彈撞在胸牆上發出巨大的響聲,士兵躲在胸牆後面瑟瑟發抖。
一些不夠結實的胸牆甚至被炮彈撞散架了,後面計程車兵自是一陣人仰馬翻。
“轟轟轟……”南軍這邊的火炮也開始還擊了。
不過南軍這邊的火炮射擊要稀疏的多了。
因為的他們的火炮佈置在各個防線的後方。非常的分散。
不僅僅做不到炮火的齊射,而且也無法做到向一個方向集中射擊。
而北軍的火炮雖然分成了南北兩個炮兵陣地。
但是卻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齊射。
整個南軍那邊唯一算是成建制的炮兵就只有長江安保的炮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