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計程車兵心中都有些忐忑。他們不知道等待的他們的會是什麼。
也有人擔憂會不會就一去不回了。
這個時代的遠征條件惡劣,哪怕是不打仗,也可能要死很多人。
但是臨行前,董叔恆給他們的講了一次話。
就簡單地幾句話就將士兵心中的所有顧慮全都打消了。
那些遠端軍中的普通士兵基本上都是從各個農場的民兵中選調的。
是董書恆給了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安定的生活。
所以他們的在心底裡感激董書恆,信任董書恆。
現在董書恆告訴他們出國作戰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鍍金之旅。復興軍必將勝利。
反正董書恆這麼說,底下的那些就都信了,沒有一個人提出過質疑。
因為董書恆說過的事情全部都實現了。
李世賢一直還是以一個外人的身份來觀察董書恆。
他也被董書恆的魅力深深地折服。
復興軍從來沒有宣傳過董叔恆為神或者是神的使者。
但是董書恆在復興軍中的地位似乎比當初的天王還要高。
天王雖然自稱是上帝之子。但是實際上大家跟著天王造反並不是為了上天國。
他們只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或者是生活太苦了。
所以他們真正希望的是跟著天王的後面能夠改善生活。
可是呢,跟著天王后面的人不說大部分都戰死了。
就是的沒有戰死的人,又有幾個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呢。
但是復興軍不一樣。這些跟自己一起出去計程車兵。
他們出去了一年,雖然說是很辛苦。尤其是海上乘船長途旅行的時候。
這一點,李世賢有深刻的體會。
但是危險他們真的沒有遇到多少。
回來之後這些人每個都分到了一大筆錢。
這麼多的錢相當遠原來的幾百兩銀子了。
要是在以前有了這筆錢就可以買到十幾畝地做一個富足的自耕農了。
不過這民兵不需要買地,他們耕種著復興軍提供的土地。
很多人都拿這筆錢回去建房子、娶媳婦。他們追求的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溫飽。
而是更好,更高質量的生活。
這就是復興軍與太平軍之間的區別。
太平軍給大家的只是一個念想,一個希望,而復興軍給大家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普通的老百姓誰能夠有這麼長遠的眼光去思考將來的事情呢?
他們更加在意的是當前的柴米油鹽,是自己每天的生活能夠越過越好。
李世賢回想起在克里米亞的戰爭也是唏噓不已。
作為遠征軍的一名軍官,李世賢是能夠經常去前線觀戰的。
那種戰火紛飛的大場面令他至今難忘。
港口上的船隻日夜不停卸下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