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見到董書恆,包令再也沒有先前那種愉快的心情。他感覺到自己被董書恆給騙了。
之前董書恆確實跟他們說過暫時不會動清廷的。但是他轉過頭就將滿清給滅了。
現在英法在中國的貿易利益並滅有擴大,貿易口岸還是原來那五個。廣大的內陸地區依然沒有開放。
即使五個開放口岸的管控也比以前嚴格了很多。華夏政府的海關管理制度非常的嚴格細緻,跟以前滿清的海關完全不是一回事。
現在人口貿易是別想繼續進行了。鴉片走私也處於中止的狀態。
吳健彰逃到了香港之後,投靠了英國人,也洩露了復興軍的一些秘密。
所以包令知道復興軍並非是像他們看起來的那般無害。董書恆那裡藏著許多的秘密。
包令甚至都有些後悔當初拉淮海軍參加克里米亞戰爭。
現在他們之間的這種關係,讓英國此時想要翻臉都困難。
再加上之前在廣州對兩廣總督府的貸款以及租界,到了現在還沒有得到華夏政府的承認。
所以不光是包令,就連布林布隆都對董書恆表示不滿。
美國的公使麥蓮自然也很憎恨董書恆,只是董書恆並不把他放在眼中。
現在美國的實力就那麼回事,根本沒有能力在東方開戰。
這次天津的會談,董書恆也沒有打算跟對方硬剛。首先董書恆並沒有否認《江寧條約》,五個開放口岸依然保留。董書恆還想要繼續進行對外貿易,自然不會進行閉關鎖國。
香島那邊,董書恆也沒有想著現在就收回。因為那樣就意味著跟英國人開戰。
而華夏現在正在穩定發展期,並沒有能力去跟英國這樣的世界強國開戰。
而且香島現在在英國人的手中。到時候,如果雙方發生了衝突,這裡反而會成為英國人的一個軟肋。
在開放上,董書恆甚至做出了讓步。他許諾在天津開闢一個使館區。各建交國可以在這裡自行建設使館,但是對方也必須在自己的國都免費提供一塊土地供華夏建造使館。
這樣的對等待遇,對方都能夠接受。歐洲各國一直嚮往著能夠進入華夏的北方。
現在算是終於算是如願以償了。
關於貿易方面,董書恆是持歡迎的態度。當然必須在華夏的外貿口岸展開,並且要遵守華夏的律法。
董書恆還給各國丟擲了一個大棒,那就是準備在滬上舉辦一次商品博覽會。
到時候所有跟華夏建立關係的國家都可以後派人參加這個博覽會。
在這裡他們可以展出自己的產品。
這一點也頗合包令和布林布隆的心意。
他們認為自己國家的商品之所以總是進入不了華夏的內部,就是因為華夏內部的百姓對他們的產品不瞭解。
這樣的一個展覽會,必然能夠加深這樣的瞭解。
哪怕是麥蓮都想將這個訊息儘快地傳回國內去。
最後會議還是討論到兩廣的借款和租界問題上。
華夏認為這個借款只是吳健彰的個人行為,跟當時的清廷沒有任何關係。
而且華夏政府也從來沒有承諾過承認清廷的一切債務。
劉清北認為三國應該找吳健彰追償。吳健彰現在就在香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