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以送到牧場的作坊做成奶粉,賣到南方去。華夏的嬰兒成活率將會進一步提高。
當前世界上的毛紡織業還是英國人的天下。
優質的綿羊全都掌握在英國人的手中。
相比起來,華夏本土的山羊品種無論是產毛量還是產肉量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就如同英國人一直試圖從中國引進桑蠶、茶樹。
之前復興軍已經在廈門查獲了一起私自倒賣茶樹苗的案件。
雖然沒有抓到購買的商人,但是對倒賣茶樹的華商除以重刑,當事人被判處死刑,甚至連其家人都被流放到了遠東。
董書恆知道中國茶葉出口的衰敗就是因為茶樹被引種到了印度地區。
印度的耕地、丘陵山地極多,且氣候溫暖、溼潤,非常適合茶樹的種植。
一旦英國人在印度建立了茶樹的種植園,那麼中國茶農必然競爭不過人家。
英國人的種植園裡可以壓榨殖民地的印度人,加上離西方的距離更近,成本相比於華夏的茶葉要低得多。
董書恆無論如何也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從他剛開始控制出口渠道開始就注意查探茶樹的偷運出口。
為了防止洋人進入內地偷取茶樹苗。
華夏政府還規定了洋人只能夠在開放口岸的自貿區活動。
如果要進入內地活動要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式。
在上海、寧波、福建、廈門、廣州這五個開放的口岸,無論原來有沒有租界,華夏政府都劃定了專門的區域給洋人進行貿易交流活動。
但是這些區域都有海關進行嚴格的監控。
華夏政府建立之後,雖然沒有動這些開放口岸,但是海關的監管力度卻是比以前更加嚴格了。
而且現在幾大海關都有自己的武裝巡邏隊,配備了蒸汽炮艇,雖然比不上洋人的軍艦,但是對商船的臨檢能力卻比以前強了很多。
嚴格的管控措施也讓鴉片的走私難上加難。
所以最近英國公使包令一直嚷著要見董書恆,卻是被董書恆以各種方式給拖延下來了。
英國對華的政策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
他們在重新審視,沒了清廷之後,如何展開與華夏政府之間的關係。
包令現在就在做一項評估,華夏政府的建立對於大英帝國在東方的利益究竟是利是弊。
董書恆也知道躲是躲不掉的,華夏想要崛起,以後必然要和大英帝國爭奪在東方的話語權。
原來讓度的那些利益很多都將成為過去。
就如同現在董書恆不可能默許鴉片的輸入。
原來董書恆透過進口機械、船舶等物品來平衡雙方之間的貿易差額也不是長久的。
隨著華夏自己的工業體系建立之後,這種進口活動會越來越少。
在高郵的八艘護衛艦已經基本完工。
董書恆已經在遼寧的寧海,也就是後世的大連,秘密地建造一座更大的造船廠。這裡將會建造三千噸以上的驅逐艦,甚至是以後建造萬噸的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