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恆決定將長城的主業轉到建立實業方面。
長城集團匯聚了大量北方商人的資本,實力雄厚。
就在五月份,董書恆讓劉文錦主持了長城的集團的擴資重組。
重組後的長城集團將在北方投資礦山,興建實業。
就是這次擴充的時候,大盛魁投資了五百萬銀元成了長城的第三大股東。
華夏政府依然佔有六成的股份,是第一大股東。
這個集團還算是一個國屬的控股公司。
經過重組之後,長城將僅保留在在口外的大型商站。不再涉足零售領域,與大盛魁劃清了界限。
同時在董書恆的支援下,大盛魁整合自己的票號建立了“隆盛銀行”成為了繼長江銀行之後,第二家全國性的商業銀行。
為了建立這家銀行,大盛魁交了一千萬兩白銀以及五十萬兩的黃金作為儲備金給復興銀行。
作為回報,隆盛得到了第二張全國性的銀行執照。
不僅如此,王廷相還看到了左季高到西域西征的機會,將大盛魁的生意從草原向西南延伸到西域地區。
大盛魁的商隊跟著西路軍確實給西路軍帶來了巨大的方便。
齊彬進入庫倫之後,大盛魁在庫倫的大掌櫃當即就聯絡了齊彬,不僅給使團的衛隊送來了補給。
還將大盛魁手中掌握的各部訊息交給了齊彬。
大盛魁的馱隊可是深入到每一個牧區,他們掌握的訊息比情報部掌握的還要細緻。
這為齊彬判斷各部狀況,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騎一旅西進,也有大盛魁的夥計幫助帶路。
在漠北地方之上,除了各部首領以及寺廟之外,大盛魁無疑是第三個重要的勢力。
以前的滿清朝廷只想透過大盛魁斂財。可是董書恆知道這種有些完善零售網路的商業組織,在草原上究竟能夠發揮出多麼巨大的作用。
牧民們居無定所,就連各個汗部的汗王都不一定能夠全部找到自己手下的部落。
但是大盛奎的夥計們卻能夠知道自己常去的部落會到什麼地方落腳。
這就是大盛魁近兩百年來的底蘊所在。
十幾人的馱隊終究沒有跑的過上百人的哥薩克騎兵。
商隊的護衛做了最後的抵抗,這兩年和復興軍交好,商隊護衛也用上了燧發槍。
放走了傳信的鷂鷹之後,護衛們躲在駝峰後面對哥薩克進行了最後的反擊。
這夥哥薩克顯然是要滅口的,一開始的時候,商隊就派人去談判,可是話沒說兩句就被砍死。
臨死前,那人對同伴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快跑”。
馱隊的領隊知道一定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兒。
不然這些沙俄人也不會隨便對商隊大開殺戒的。
現在沙俄的西邊正在跟英法打仗,他們的港口都已經被封鎖了。只能夠從東邊的陸路獲得絲綢、茶葉等商品。
哪怕是打仗,沙俄人也是要喝茶的。他們這麼做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們要打過來了。
只有那樣才會讓他們冒著斷茶的風險。
領隊將訊息放在了鷂鷹腿上。訊息會傳到唐努烏梁海的櫃上。然後傳到庫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