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書恆嚴肅地點頭道:“我們當初制定這份時間表主要是根據英法和俄國人在西邊的戰爭做出推算的。”
“這場戰爭的結束時間應該不會早於我們推算的時間。”
雖然淮海軍手中掌握的情報並不全面,但是有這些情報再結合董書恆個人對前世的一些回憶,大致能判斷出一個結束的時間點。
為了防止意外,董書恆特意將這個結束的時間提前了一些。
第二次鴉片戰爭應該是1856年才開始的,那是在英法和俄國人停戰之後。
所以董書恆判斷戰爭應該是在1855年底或者是1856年初結束的。
按照此時戰爭的進度,時間不會更早。
現在雙方基本上還是小打小鬧,按照歐洲人的德性,不打出狗腦子,是不會停下來的。
所以他們將滅清的時間定在1855年底之前。
“我回來之前,在上海見過了各國公使,跟他們有過一次談判……”董書恆將自己在上海跟英法公使的談判講了一遍。
“總統,這麼說的話,英法是不想看到我們取代滿清了?”曾憲風說道。
“這很正常,英法想要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利益,那麼他們就不會希望一個強勢的淮海軍上臺。”
“雖然我們表現的比清廷更加的開放,讓他們暫時獲得了利益,但是那都是建立在平等交往的基礎之上。”
“這世上只有不義之財最好賺,我們淮海軍今後總歸要自給自足,到時候英法還有什麼東西我們能夠看得上呢?所以,長期來看,我們上臺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董書恆分析道,曾、嚴二人對歐洲國家的瞭解不如董書恆,所以在這方面更傾向於接受董書恆的意見。
“總統的意思是我們的時間要提前嗎?”
“可能會提前是一個方面,同時我們還要應對中間可能出現的意外。”
“會是什麼意外呢?總統莫不是覺得英法會直接干預進來?”
“這個應該不會的,畢竟我們還是盟友關係,他們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大國之間還是要點臉面的。”
“不過他們有可能會扶持某些勢力,或者讓別的國家站出來出頭也不一定。”
董書恆的分析讓曾、嚴二人眉頭緊鎖,一種焦慮的感覺油然而生。
董書恆似乎看出了二位的焦慮,舒緩了一下語氣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他們即使有小動作也擋不住我們淮海軍統一的腳步,充其量也只是到路上的小石子罷了。”
“我之所以單獨跟幾位說這些話,是讓大家心中有個數,不要到時候慌亂。”
“鄭副部長,我們這次這麼大動作,朝廷那邊的應對應該出來了吧。”
董書恆相信咸豐已經看到了他的信。
這麼大的事情,朝廷必然不會拖沓的。
“是的,總統,我們的人截獲了朝廷發到各省的密令。”
接下來鄭劍將朝廷拆分兩江,重新劃定總督轄區的事情說了一遍。
PS:我知道自己就這個水平,但是確實很努力了。求月票,求訂閱!勤奮好學的孩子,要多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