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郭大靖缺的是資歷和威望。儘管以利益和戰功,他在東江軍將領中已經脫穎而出,但這還遠遠不夠。
所以,毛文龍不能死,要讓東江軍精誠團結、令行禁止,除了他,還找不到替代者。
郭大靖需要毛文龍扶上馬,再送自己一程。否則,滅虜平遼的大計,不知道要耽誤多少時間。
“末將給方正化提了建議,讓他派人持書信去寧遠催討糧餉。”郭大靖壞笑著說道:“成與不成,東江鎮軍民都會感念他的恩情。”
毛文龍呵呵一笑,說道:“你倒是會安排,監軍太監也敢給差使?不過,這倒也不錯,省得他無所事事。”
郭大靖說道:“方正化這個太監嘛,還算可以。可惜,皇帝現在只信袁崇煥,連內官的報告都不相信。”
“不是不相信,而是拿不出錢,或者說是把錢用錯了地方。”毛文龍嘆了口氣,說道:“朝廷開始裁汰薊州軍隊,由巡撫王元雅主持。本帥對於建虜繞道入關的示警,朝廷全然不當回事。”
薊州、密雲、永平三協兵力總數為十萬七千人,歲費合計一百零八萬兩。
雖然明末各邊鎮都存在著空兵虛餉的問題,但在沒有後續安置辦法的情況下,崇禎下旨在各邊鎮裁汰冗兵,勢必引起混亂。
順天巡撫王應豸按照崇禎的旨意執行裁汰,節約歲費57萬兩。但卻於八月間引發薊州兵變,崇禎毫不留情地將其下獄,換上王元雅繼續執行裁汰。
忠心任事的下獄查辦,奉旨辦公的崇禎不去保,可見其人品之卑劣,性情之涼薄。
只不過,崇禎為了省錢而裁汰冗兵,不僅引發了薊州的動盪,還為建虜繞道入關後的抄掠,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歷史上,薊密永守軍望風而降,使得建虜幾乎是兵不血刃就攻克了遵化、三屯營、石門驛等城,掃平了薊州防線以北的明軍據點。
總是在不合適的時間,做出合適或不合適的舉動。反正,結果只有更糟,這也是崇禎的一個特點。
如果刨除他的身份的話,要說崇禎是後金的奸細,那絕對能找到太多的證明。
正是崇禎自以為聰明的奇葩操作,給大明軍民帶來了愈發深重的災難,把本就積弊叢叢的大明加速地推向滅亡的深淵。
對於毛文龍說出的這個新訊息,郭大靖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就那些缺糧少餉、滿腹怨懣的官兵,就是保留下來,又能給建虜造成多大的威脅呢?
郭大靖對於明軍的戰力,基本上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除了與建虜或蒙古人打過仗的邊鎮駐軍,內地明軍都是戰五渣的水平。十個打一個,也不是建虜的對手。
而在野戰中,邊鎮明軍也不是建虜的對手,佔據數倍的兵力優勢,也不行。比如遼鎮,還有滿桂的大同軍等等。
同樣,東江軍在野戰中也沒有勝算,但卻比邊軍的戰力要高出一截。
透過這樣的比較,郭大靖愈發認為繞道入關的建虜不是很多。按照目前建虜的總兵力,郭大靖覺得最多是一半,也就是三萬左右。
“毛帥,您以為建虜若繞道入關,會出動多少人馬?”郭大靖藉著話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末將覺得不過超過三萬。”
毛文龍捋須微笑,說道:“你的判斷與本帥的相差不多,本帥以為,建虜頂多出動兩萬,再加上投靠過來的蒙古諸部,合計也就三萬左右。”
伸手點了點裝花生的盤子,毛文龍仔細地分析道:“偌大的地盤需要防守,特別是我東江軍佔領金州之後,建虜更要在遼瀋駐紮重兵。即便是進行收縮,沒有幾萬人馬,防不住如此寬廣的地域……”
就算建虜留下數萬主力,可分攤到廣大的統治區,依然是顯得單薄。
而東江軍只要保留守住金州的兵力,其他人馬就可以抽調出來,對建虜統治區展開進攻。
也就是說,東江軍可以在區域性地區形成兵力優勢,對駐防的建虜個個擊破。
“未必要直搗建虜腹心,如果我軍真的具備攻城的實力,且傷亡不是很大。”毛文龍看著郭大靖,微笑著說道:“明年打鎮江,就是一次檢驗的機會。”
郭大靖心存感激,舉起酒杯,敬了毛文龍一杯,頗為自信地說道:“大帥放心,末將已經謀劃妥當,明年攻打鎮江,定獲大勝。”
毛文龍笑著飲下杯中酒,說道:“雖然是兩套方案,但本帥思來想去,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勤王’行動對東江鎮的發展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