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真的明白了。”郭大靖哈哈笑著,說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過於去糾結結果。好事的意思,就是眼前事情,或者是實現目標的過程,而不是目標的本身。
這句話的出處是明代的《增廣賢文》: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河狹水激,人急計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如果郭大靖知道全文,肯定會把最後一句改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而且,他對這句話的理解也稍有不同。為什麼要別人知道,要別人感恩呢?
自己是為了誰奮鬥?少到自己,多到家人,大到華夏子民,自己知道多牛逼就成了。
眼看已經到了西夷的商棧,倒是沒那麼多的禮節,謝德拉和亨利·勒內並不知道郭大靖在此地,雖然顯得有些意外,卻還有幾分驚喜。
“兩千零六十七枝重型火槍,兩千六百枝輕型火槍,以及部分彈藥,已經由藤野先生點驗完畢,剛剛開具了單據。”謝德拉把郭大靖請進廳堂,便拿出單據表功。
在大明對西夷的火銃定名中,重型火槍叫鷹銃,輕型火繩槍沒什麼具體的名字,就叫西式火槍。
目前裝備部隊的輕火槍基本上都是朝鮮造的火繩槍,而西式火槍也被郭大靖選中,下了大定單。
在製造上,輕火槍的難度顯然要小很多,生產製造的速度也要更快。只不過,郭大靖還需要兩千多重火槍裝備部隊,然後才加大對輕火槍的訂購。
郭大靖點了點頭,微笑著致謝,說道:“接下來就大部分訂購輕火槍,減少重火槍的訂購量。想必,你們已經通知到了卜加勞炮廠。”
謝德拉用力點頭,說道:“這是自然。按照估算,明年將能提供至少五千枝輕火槍,幾百枝重火槍。”
看著郭大靖,謝德拉發出了感慨,“與貴國朝廷相比,郭將軍訂購武器裝備的數量,足以顯出魄力和眼光。”
郭大靖挑了下眉毛,問道:“怎麼,他們也去採購軍火裝備了?”
謝德拉笑了笑,說道:“只有七門火炮,三枝重火槍,三十枝輕火槍,實在是太少了。”
有了我這個大主顧,朝廷的採購確實顯得太小氣。三枝重火槍,就是當狙擊槍使,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應該是朝廷對於西夷火槍的威力還心存疑慮,買了樣品回去試驗的。郭大靖這樣想著,又問了詳細的情形。
崇禎元年,徐光啟被崇禎皇帝重新啟用。在他的建議下,派遣了王尊德以及李逢節一起前往澳門進紅夷大炮的採購。
這一次的採購,朝廷購買了七門火炮、三支大型火銃以及三支西式火槍,還聘請了共三十一人的以貢薩握德謝拉為首的炮手、技師以及造炮工匠。
不出所料,這是要進行仿造的節奏啊!
郭大靖苦笑了一下,仿造再多,恐怕也沒東江鎮的份兒。
可惜,孫元化那位西學大師,正在寧遠軍中為袁崇煥效力。這倒不是最重要的,東江鎮要仿造紅夷大炮,請來的西夷技師和工匠就能幫上忙。
但不管是資金材料,還是技術人才的數量,東江鎮都不能跟朝廷相比。孫元化能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在登萊仿造出上百門紅夷大炮,東江鎮卻萬萬做不到。
不過,足以令郭大靖感到自豪的,是在他的努力下。東江鎮的火器裝備率和威力,在明軍中已經是首屈一指,當之無愧的第一。
這得益於郭大靖的先知先覺,並沒有明朝那些官員的顧慮和瞎擔心,引進火器的決心和數量,不是他們能夠相比的。
採購的,再加自己製造的,明年至少能多出一萬五千枝輕火槍,勤王計劃的實施應該更加有把握了。
“我們還運來了二十三門火炮,藤野先生不敢擅專,說是要向郭將軍報告之後,再作決定。”謝德拉期盼地望著郭大靖。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