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沒有稱手的傢伙,郭大靖都要給毛大帥唱上一段勸世良言,帶鼓點的,能讓毛大帥聽得直點頭。
毛文龍笑了起來,說道:“俗語云: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三尺。你說的倒是更加生動,聽之便不易忘。”
郭大靖嘿嘿笑著,自嘲道:“幾句順口溜,應是江湖把式所唱,倒是記不得何時聽過了。”
毛文龍也不深究,把作戰計劃收起,調侃著說道:“本帥今晚再好好斟酌考慮,爭取把計劃更加完善。這個,你的字還要多練練哪!鵝毛筆,虧你想得出來。”
郭大靖不覺得丟臉,嘿嘿笑著,說道:“大帥,末將已是認真苦學,錯別字是不是少多了?”
缺筆少劃不叫錯別字,那叫簡體字,但郭大靖沒法解釋,也不想解釋。至於那鵝毛筆寫的硬體字,更不想浪費時間改用毛筆。
雖然他談吐起來象是有些學識,可別人一看這字跡,便知道他是大老粗。郭大靖不在意,倒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偽裝。
兩人又接著談論探討,直到親兵進來稟告,毛沈氏派人請他們過去,那邊的府宅已經收拾好了。
“過得真快呀!”毛文龍起身,走到廳外,看著天色,不由得發出感慨,“感覺只是喝了兩杯茶,卻已經快黃昏了。”
郭大靖笑著說道:“有事可做,就感覺時間老不夠用。要是無所事事,才會閒得發慌。”
“嗯,是這個道理。”毛文龍呵呵笑著,和郭大靖騎上戰馬,在親兵的護衛下,奔著新宅院疾馳而去。
路上也在閒聊,但毛文龍卻不再提作戰計劃的事情。即便是有所讚賞,他也沒有最後作出決定。
顯然,毛文龍還要深思熟慮,仔細研究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對東江鎮的影響。
郭大靖也不著急,就算現在確定下來,能不能按時發動也要看具體的情況。建虜鬧大饑荒,繞道入關,這都是猜測,儘管可能性很大。
但不管怎樣,郭大靖都想繼續做準備。
計劃的完善,糧草物資的屯積,武器裝備的打造,軍隊的擴充訓練,綜合實力的大小,才是最根本的致勝因素。
而經過這幾天的事情,郭大靖感覺自己最大的收穫,便是對於歷史的重新認識。
這將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改變,投機取巧少一些,分析謀劃多一些,這才是他能走得更遠的可靠手段。
“派人把林家的也請來吧!”毛文龍聽著郭大靖這個嚮導的介紹,得知幾家商棧離得很近的時候,突然提議道:“對東江鎮慷慨相助,本帥要當面感謝他們。”
郭大靖不是很意外,提醒道:“這回是林天佑來的大連,他的妹妹一直在這裡躲婚。是不是一起請來,作為女眷,與夫人見個面,日後也好相處。”
“那個有點跳脫的丫頭啊!”毛文龍對林婉兒還有印象,笑了笑,點頭道:“也好。本帥要在金州巡視,便讓她們女人家在一起吧!”
郭大靖叫過親兵,讓他去林家商棧通知一聲,他還陪著毛文龍。
毛文龍也說出了自己此番的來意,要去廟島和王廷試商議欠餉的事情。
“大帥,末將以為去不去都不重要。”郭大靖想了一下,開口勸道:“已經書信催討過,見面索要,也沒什麼不同,您又不能把王廷試怎麼樣?”
頓了頓,郭大靖繼續說道:“王廷試作不得主,找他亦無用處。朝廷是個什麼德性,末將算是看清了。你越是催討,他越是拖延不給,還會愈發嫌惡……”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可在崇禎朝,卻恰恰相反。
因為拖欠糧餉,而使邊鎮官兵譁變的事情不少,但卻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安撫和解決。
依著崇禎的奇葩思維,你一鬧就發餉,一鬧就發餉,不僅有目無朝廷之意,而且會讓別人有樣兒學樣兒。這邊鬧了有作用,那邊也鬧起來咋辦?
而在催討糧餉方面,東江鎮顯然是最讓崇禎厭煩的。特別是毛文龍的言辭有時會比較激烈,就更讓崇禎心生厭惡。
“既然不是急缺錢財,那本帥就暫時不去催討,先巡視完金州再說。”毛文龍聽了郭大靖的勸告,也是覺得索要到糧餉的可能性不大。
他何嘗不知王廷試只是個衝在前面的,要打壓東江鎮,要對付他的,幕後另有其人。
薊遼督師,朝堂大佬,甚至是崇禎皇帝,毛文龍每每想到此,都感到痛心且寒心,更是細思極恐。
說話間,數人已經趕到了商棧改成的院。
不管以前是打算作什麼用途,經過簡單的收拾,說是宅院,也滿象那麼回事。至少,這裡空間夠大,又是自家的,比住館驛要方便得太多。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