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話裡有話,提醒毛沈氏別忘了李秀姐斷了一臂,見面時別讓她難堪。
毛沈氏心領神會,說道:“夫君放心便是,秀姐的事情,您老早就說過的。”
毛文龍不再多言,笑著揮了揮手。
毛沈氏施了一禮,和藤野英轉身而去,郭大靖躬身相送,直到她們出了廳房。
“女人家,真是麻煩。”毛文龍自嘲地笑了笑,命下人換了熱茶,注目於郭大靖,說道:“咱們繼續。”
郭大靖也不再藏掖,說道:“末將的想法也簡單,如果建虜繞道犯關,我軍是否可以集中兵力,批虛搗亢,直取遼瀋,摧毀建虜的統治區……”
建虜若繞道入關,毛文龍是準備不遺餘力地加以牽制,也就是四處襲擾。這是東江軍的傳統戰術,比較擅長。
之所以沒有郭大靖那般激進有魄力的計劃,一方面是毛文龍的慣性思維,另一方面則是他對於擴軍換裝之後的部隊實力,還沒有準確的認知。
實力不夠,自然是以遊擊襲擾為主,使建虜疲於奔命。說白了,就是牽制。
聽著郭大靖的講述,毛文龍捋著鬍鬚急速思索。他沒想到郭大靖對於東江軍的戰力有如此信心,但這樣的計劃確實也有可行之處。
但郭大靖顯然還是不夠老到,計劃聽起來很是完善,也很厲害。可在毛文龍看來,卻還有著很大的漏洞。
儘管如此,毛文龍還是極為讚賞,聽著的時候面帶微笑,還輕輕頜首,鼓勵著郭大靖。
“很好,也很周詳了。”等到郭大靖說完,毛文龍先讚了一句,接著便話鋒一轉,說道:“依本帥對建虜,對皇太極的瞭解,棋勝不顧家的錯誤,他們不會犯。”
“特別是援朝作戰之後,我東江鎮給了建虜數次打擊,也會讓他們提高警惕。繞道入關的前提,是解除東江鎮的威脅,或是留守足夠的兵力。”
毛文龍看著郭大靖,問道:“若我軍與建虜野戰廝殺,兵力對比當是如何,才能保證不敗,或是取勝?”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野戰廝殺也分很多種情況,比如是遭襲,還是陣勢嚴整、兩軍對陣,或是以車炮為先沿大路向前推進等等。
郭大靖對此也有過分析判斷,在換裝了燧發槍加刺刀之後,只要部隊作戰意志堅決,再結陣輔以車炮和騎兵,應該至少能打出二比一的戰績。
這是郭大靖最保守的估計,也就是兩個東江軍士兵能打一個建虜騎兵。
當然,冬季作戰擊退建虜後,武器也基本換裝完畢,空心方陣的訓練便要提上日程。爭取用大半年的時間裡,達到郭大靖心目中的要求。
郭大靖回答得很詳細,顯示出自己的深思熟慮,並拿出紙筆,給毛文龍畫出了方陣和空心方陣的示意圖。
“這是西班牙人的改良方陣,在西夷中最為流行,長槍兵佔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剩下的編制都是火槍兵……”
毛文龍看著示意圖,輕輕點頭,說道:“應該是比較堅固,但移動不便,且對地形有一定的要求。”
郭大靖並不想訓練這種方陣,毛文龍說得完全不完全,也不是很在意。他的重點在於空心方陣,而燧發槍加刺刀,已經具備了與建虜野外交鋒的條件。
“這是末將與眾將反覆商議研討之後,想出來的空心方陣。人數可多可少,兩三百人也可佈陣,而陣內還能容納炮兵或騎兵……”
大方陣需要的人多,佈陣時間也長,雖然中心區域能夠容納更多的炮兵或騎兵,但對地形的要求卻是更高。
而兩三百人的步兵,結陣時間短,在敵騎來襲時,能夠迅速布成陣勢,與騎兵展開對抗。
迫擊炮的推出,也是為空心方陣而準備。拋物線軌跡的炮彈,能夠越過步兵頭頂,砸向進攻的敵人。
同時,步兵還能夠攜帶車載佛朗機炮,用霰…彈對敵人進行密集的殺傷。當然,步兵還可以帶些拒馬廂車之類的阻擋器械,遲滯敵人的攻擊。
“每一個空心方陣都是一個作戰單位,諸多方陣能夠互相配合,依靠火器的威力……”
這是弓箭與火器的正面較量,至少,火槍火炮的殺傷不會弱於弓箭。
而步兵方陣對地形有要求,騎兵也是一樣的。相對於騎兵,小股步兵對地形地勢的適應,還要更強一些。
毛文龍認真地聽著,捋著鬍鬚說道:“三百兵可以。佈陣快,又能兼顧到機動靈活。”
抬頭看著郭大靖,毛文龍不掩讚賞,說道:“便按此訓練吧,從倚堅防守到野外廝殺,東江鎮早晚要發展到這一步。”
停頓了一下,毛文龍繼續說道:“趁建虜繞道入關,直搗其老巢,本帥以為或有機會,但風險很大……”
東江鎮的機動速度是硬傷,你想批亢搗虛,建虜難道不會誘敵深入?
毛文龍的顧慮在於,建虜統治中心在遼瀋,如果留守兵力夠多,對於東江鎮來說,長途挺進後,想啃下來很是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