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主要是因為他的投籃基本功更強,打的地基更穩,更好擴充套件與投籃有關的技術。
用金字塔來打比方,馬龍投籃基本功紮實程度,就是一個百米長寬的金字塔底座。
想要在這樣寬大的底座上面作業自然容易許多。
此外,馬龍之前體力不夠,中距離跳投效率比較高。
現在體力夠了,低位單打也多了起來,自然要開始擴充套件低位武器包。
雖然有加點,但技術還是自己練來的好,也比較省點數。
靜力對抗,則是中鋒的基本功訓練。
對抗看起來很簡單,但裡面的小細節很多,也很考驗技術。
訓練團隊給馬龍安排了兩個訓練姿勢。
第一種是雙腳寬距分開,距離要比肩膀寬,膝蓋微彎,有點扎馬步的意思。
腳固定在原地,不要隨便移動,然後和同樣寬距分開的陪練,使用肩膀和大臂做對抗——也就是互相擠。
這又有點擠公交/擠地鐵的感覺。
這鍛鍊卡位和對抗的基本功,也能鍛鍊穩定性,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都能用到。
團隊為了增加趣味性,還來了得分制。
如果腳步移動或者離開了,那麼就算陪練得分。
第二種是呈弓步,左腳在前面。
用肩膀跟同樣弓步,只是右腳在前面的陪練做對抗。
這主要是進攻會用到。
要學會從哪裡發力,要預防陪練時不時的撤凳子。
然後就是根據這兩個姿勢衍生。
第一種很簡單,第二種弓步搭配上籃進攻練。
馬龍需要右手運球,左手胳肢窩夾住一塊板,然後在陪練的防守下運球上籃。
咯吱窩夾板是為了限制他的肘子。
不限制一下,陪練會害怕......
夾板之後,如果馬龍的左手要做動作,板子就會掉,這樣上籃不算得分,限制了他只能靠肩膀和大臂去‘擠’,而不是去‘推’。
同時這也能練馬龍的控球能力。
因為晚上要比賽,馬龍只練到了中午。
吃完午飯,休息了會,下午賽前戰術會議商量一下怎麼打,看一下錄影帶......能做的準備也就這些了。
公牛隊很強。
要是條件允許,開拓者隊也想要做更多準備。
但背靠背,昨天打完比賽今天就又要打,沒那麼多時間讓他們準備。
傍晚6點,馬龍再次來到了聯合中心球館。
這裡的氛圍還是那麼......不,比季前賽還要火熱。
看起來不比活塞隊要差。
跟森林狼形成了強烈對比。
馬龍鬥志昂揚,然後迎來了一場慘敗......
公牛隊這一場,陣容磨合已經快要完成,默契度、戰術流暢性和季前賽時候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如果只是這樣,那還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