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謀,深通軍機,也不比漢中王麾下智勇之士精良也。”
又探察得袁布率兩萬人守陽平關,雖然有黃倫為參謀,但袁布駐軍軍紀不嚴,士卒多飲酒賭博遊戲為樂,袁布亦終日在關上飲酒作樂。
文雄道:“袁布誠為一酒囊飯袋耳,若非方龍大軍在後,吾早奪陽平關多時矣。”
文雄將漢中燕軍佈防、軍中詳細皆一一偵知,遂定下襲取陽平關之策。前來告知建夏,請建夏組織眾將帶領軍馬攻擊燕軍。
建夏便召集麾下眾將,商議反攻奪回漢中之事。
建夏道:“今公孫老賊率大軍正圍攻荊州甚急,長安等處兵力較為空虛。前番奪取漢中,致孤與卿等退至劍閣山嶺,今文軍師已經探察得燕軍虛實,川兵又增援已至。孤之兵力已經勝過敵軍,可以反恐奪回漢中矣。各位將軍皆可聽文軍師計劃行事。”
文雄遂出座與眾將道:“今燕軍在漢中雖然有重兵防守,然不足為懼也。雄已經偵知,陽平關有袁布所部二萬人,南鄭有方龍四萬人,其他各處險要隘口約有兩萬人。今我軍得川兵增援,兵力已經近十萬。十萬大軍駐紮劍閣,輜重糧草耗費甚巨,非能長久相持。今番漢中王已經決議進擊燕軍,一為奪回漢中,二為荊州分解軍勢。”
封傳車遂出言道:“末將等早有奪回漢中之意,只等殿下一聲令下則已。”
文雄道:“近日接得哨探軍報,言公孫霸派遣杜融、黃倫二人為軍師,與方龍等出謀劃策。方龍有大將之才,加上杜融為助,不可輕視。袁布雖然有勇無謀之將,然尚有兩萬人馬守關,又有黃倫前來為其畫策,皆不可輕視之,以免吾軍折損。”
李超奮然而出道:“軍師休要滅自己威風!袁布那廝,軍無紀律,實不堪為將。不過倚仗公孫老賊寵信,得以領軍。請軍師與末將三萬軍,末將不能擒得方龍,還不能擒得袁布這廝嗎?”
文雄道:“李將軍且稍安勿躁。袁布固然不足為懼,然如若有智謀之士為輔佐,將軍三萬軍,恐還難取下陽平關也。”
建夏亦道:“卿等且聽文軍師安排籌劃,依計行事。”
文雄繼續道:“封將軍為殿下麾下大將,今可率兵三萬,前去搶奪陽平關。吾再令徐然、洪超二將各率軍一萬,從左右兩翼助攻,袁布必然不能支撐,但方龍聞知,必然會發兵來救陽平關。”
李超又奮然而出道:“請軍師容末將領軍迎擊方龍!必然使其不能救援陽平關。”
文雄道:“李將軍不可輕敵,方龍非袁布可比也。蔣道、冉輝二位將軍可領各自領軍一萬人,來迎擊方龍援軍。方龍雖然出兵救援陽平關,必留有軍駐守南鄭。吾欲使其盡出南鄭之軍,所以再遣李超、李
遠二將,各自帶領精卒五千人,繞道米倉山,於半路從後阻擊,必能牽制南鄭守軍。”
眾將都領諾。文雄又道:“如此殿下還剩兩萬軍,可留一萬軍,以徐道將軍留守劍閣大營,護衛殿下。吾素知孤獨將軍英勇蓋世,平生未有敗績。今可領八千精騎,繞間道從米倉山而出,趁南鄭燕軍皆出之時,突襲南鄭,必能成功。獨孤將軍取得南鄭之後,便可堅守,待殿下大軍前來。”
獨孤虎欣然領命。李超見文雄如此安排,心中不樂意,便向建夏請道:“容末將帶兵突襲南鄭!”
建夏道:“軍務一概由文軍師安排,且聽文軍師號令。”
文雄道:“李超將軍率部阻截方龍之軍,不可謂不重要。今只要你能阻截方龍成功,牽制其兵力不能回援南鄭,其功便可以與獨孤將軍等同。”李超聞言,方才領命。
文雄又對偏將軍秦統吩咐道:“秦將軍長於長途奔襲,諳熟漢中山川地形,即可領二千精卒,帶十日軍糧。待吾軍攻下陽平關,進圍南鄭之時,便可從山中繞道,進至定軍山、雞頭山等險要隘口,一舉突襲之,封其後路。吾料燕軍已經佔據漢中,定軍山、雞頭關等處,定然不予設防。”秦統隨即領諾。
文雄又對眾將說道:“吾今雖然定下取漢中之策,然尚擔憂燕軍中有智謀之士,各位將軍可見機行事,可戰便戰,不可戰便不戰。如遇不利,便可撤退,以儲存軍力為先。”眾將一齊領諾,各自整頓人馬,待命出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