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透過跟進幾部電視劇的製作,再加上作為《調音師》真正實操上的導演。
雖然《藥神》是丁炙名下的第一部導演作品,但其實此時的他在導演方面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電影開場十分鐘,除了程勇之外,出場了將近五個人物,並且順著這五個人物為線索,把主角程勇的現狀、困境梳理得清清楚楚,沒喲一點兒拖泥帶水。
“程先生,不管怎麼說啊,移民,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
“你現在的經濟狀況我們都很清楚,即便是把孩子留給你,你也養不起.......”
......
“費用是醫院定的,不是我定的,你趕緊想想辦法,血管瘤一破,人就沒了......”
......
沒有錢,他留不下孩子的撫養權,唯一的血脈就得遠赴國外。
沒有錢,他那突發腦血管疾病的老父親就得躺在醫院裡等死。
在打遍了那些狐朋狗友的電話,沒有借的來一分錢之後,他終於想起了前不久那個高瘦得嚇人的呂受益,以及對方留下來的電話號碼。
他終於動了心思了。
治療慢粒性白血病的格列林,國內的正版藥三萬五一瓶,而印度同樣療效的彷製藥,批發價卻只需要五百。
這裡頭蘊含著危險而又誘人的商機。
一個人等藥救命,一個人等錢救命,一拍即合。
劇情進展到這裡,才開始有點意思了起來。
程勇孤身一身前往印度,去打通了印度格列寧的進貨渠道,印度方面的老闆卻是提出了一個時限要求。
也就是說,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批貨賣完,才能證明程勇有拿下代理權的實力,到時候印度老闆才會把國內的代理權給他。
看到這裡,觀眾席的有不少人卻是挑了挑眉,因為銀幕中程勇和印度藥廠老闆的對話很有意思。
——“在中國有很多病人,他們根本吃不起正版藥,他們就等著我把藥帶回去,救他們的命!”
——“哦?你是打算做救世主?”
——“哈哈哈哈哈!我不要做什麼救世主,我要賺錢!這個藥在我們那有很大的市場,因為有很多病人需要這個藥來救命。”
最後鏡頭給到了丁炙銀幕上那張略顯油膩的臉上,他的臉上帶著笑意,眼神確實有種近乎貪婪般地的直勾勾,說出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命,就是錢!”
和旁邊全神貫注在劇情裡的女朋友不一樣,陳默雖然也能算是丁炙的影迷,只不過他不怎麼搞個人崇拜,作品和演員本人他分得很開,頂多會對總是能產出精品的丁炙略有好感罷了。
所以這個時候他比女朋友反而更能品出點味兒來,似乎,有點意思?
丁炙可以說用了差不多二十來分鐘的水磨工夫,把人設和故事的線頭都給立好了。
和他以往懸疑片那種快節奏截然不同,但是內在的風格和核心卻是別無兩樣。
最重要的是,出場了這麼多個人物,卻沒有一個人,沒有一處細節會讓人覺得出戲的。
無論是交不起房租的程勇,為求活命求程勇走私藥物的呂受益,還是那個用了程勇家的神油覺得沒逑用的隔壁旅館老闆,亦或者是程勇的前妻、警察大舅子,甚至是那七八歲的小兒子,都塑造得非常生活化。
沒有什麼重大的衝突或者驚人的反轉,但就是很生活,那種煙火氣息,那種窮人的窘迫,底層小人物的一些小狡黠,都彷佛讓觀眾們看到了那個年代的老廣味道。
事實上,這個時候整部電影的框架也初步搭建好了。
雖然《藥神》的故事核心是典型的現實主義題材,但是其表現形式,卻是完完全全的商業片的模式。
開局小人物困境,然後出現轉機,有了奮力一搏的機會。
處處都暗合著好來塢三段式開局的味道。
電影接下來的十幾分鍾裡,事情發展的非常迅速。
拿到了一箱藥的程勇和呂受益開始賣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