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縉思之再三,卻想不透,為何武孤菱為何會把這個寫著“殺官”的紙片遞到自己手裡。但是轉念一想,武孤菱確實已經猜到了自己所想,那就是維穩。
自己要殺人,那是因為這件事情的影響實在是太惡劣了,若是朝廷不加以雷霆手段,日後只怕這類事件會頻頻發生啊。但是孔伯謙剛剛的話倒是點醒了自己,晉州叛亂隱情甚多,確實不應該貿然出兵。
可李縉依舊認為不管晉州叛亂背後如何,現在不重要了。河東民變,將會打亂大周應對匈奴和西胡的軍事部署,而大周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穩定。只有國內的局勢維持穩定轉態,才能夠騰出手來去應對匈奴和西胡的進犯。
不僅如此,若是朝廷沒有快速的平復晉州的民變。這些亂民將會周邊的州縣,甚至給大周個府道,帶來無法預測的連鎖反應。換句話說,這些亂民的存在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國家利益,所以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故而李縉寫下了“殺民”二字,要迅速的把這些亂民剿滅,以此達到快速恢復地方安定的效果。
可武孤菱卻說,要恢復局勢穩定,要“殺官”而不是“殺民”,那麼武孤菱為何會這麼說呢?
“皇后是以為,河東民變的禍根是在朝堂之上?”李縉想了許久才對武孤菱問道。
“正是!”武孤菱的語氣帶上了一絲讚許。
只見武孤菱非常嚴肅的對李縉說道:“晉州叛亂雖來勢洶洶,但終究是無根之火,頃刻間就會被撲滅。但若有心懷叵測之人趁機在朝中作亂,那才是最大的禍患!”
頓了頓武孤菱卻又繼續說道:“但誅滅亂民,卻也刻不容緩,朝堂自當速速徵調大軍進剿晉州。”
說道這裡,李縉已經明白了武孤菱的佈置,斬草除根。這下手可比自己狠多了。自己本打算先平復地方民變,在轉過頭來收拾那些朝堂上的碩鼠。可武孤菱卻直接來了一個,我全都要,看來自己的眼界還是有待提高啊。
“那皇后以為,此事該如何操作?”
武孤菱壓低聲音,說道:“陛下不是要調兵平叛嗎,待會群臣進殿議事,陛下只需想群臣下令左右衛及左右武衛,進駐河東即可。”
這左右衛和左右武衛,加起來有十六萬兵馬。對上區區幾萬亂民,絕對是手到擒來。可是這些軍隊駐紮的地方,卻大有說道。
這四支衛軍的屯駐地,乃是渭水大營!
說起這渭水大營,大周國中有一句俗語:渭水兵馬動,帝都長安亂。由此可見渭水大營對於帝都的重要性。而且渭水大營駐軍也不過二三十萬,這一下就調走大營裡一半的軍卒,如此,京畿空虛啊!
見到李縉沉默,武孤菱說道:“陛下是覺得臣妾做的不妥嗎?”
聽到武孤菱這麼說,李縉雙眉緊擰眼神精冽緩緩說道:“那幕後黑手看到了這般情景,恐怕不會輕舉妄動?倘若他藏了起來,我們再要把他揪出來可就難了!”
“那就請陛下,召群臣議事,聽聽諸位公卿的意見。”武孤菱回應道。
聽到這裡,李李縉徹底明白武孤菱的所圖所想了。頓時就笑了著說道:“還是皇后,棋高一招!”
武孤菱也微然一笑,說道:“依臣妾看,該是陛下所圖不小才對。”
言語之間,滿是默契。
*******
就在李縉和武孤菱在殿內商議的時候,宣政殿外的群臣,見到孔伯謙一臉淡然的走了出來,有些難以置信。因為大家都知道,孔伯謙被單獨傳喚進去,絕對是因為今早常朝時的諫言。
而孔伯謙的諫言,卻是勸降之策。此策簡直荒謬,一州刺史四品大員被亂民殘害,朝廷怎麼可行勸降之策,自當以雷霆手段剿滅,不若如此,君威何在!國威何在!人心何在!
所以,娘娘絕對不會同意孔伯謙的諫言。但是孔伯謙的剛剛走出來的樣子,完全不想是被娘娘訓斥過的樣子啊?
就在群臣疑惑的時候,宣政殿的大門被緩緩的開啟。出來傳話的小內侍,恭敬的對站在殿外的群臣說道:“陛下請諸位大臣往殿內議事。”
群臣們便依序,走進了宣政殿。剛走進來,他們也和孔伯謙一樣被小小的震驚了一下,陛下怎麼也在宣政殿中?
————————
ps:新人新書,求票!!!求收藏!!!你們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來源,所以還請喜歡本書的讀者老爺們多多支援啊!!
另外,想徵集一些龍套角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加讀者群:48364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