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說陳瀟要做好人好事,自己的利潤不要讓給別人。
而是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利益的優先原則。
長天科技未來最重要的盈利點並不是手機硬體,因為手機的銷售早晚要達到一個飽和,而是依靠作業系統生態鏈創造的價值。
這種價值是無限的,沒有飽和上限的。
長天科技現在是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單打獨鬥,他需要一個良好的盟友。
華威就是最佳的選擇。
讓出少部分的硬體利潤,極大的擴充了生態鏈群體使用者以及支持者,這種交易是非常的划算。
陳瀟甚至對瀚海手機以及諾基亞和波導手機有著十分明確的計劃。
當智慧手機的發展接近飽和的時候,陳瀟甚至可能會讓長天科技放棄手機的生產和銷售計劃,專注生態鏈。
當然如果有更新更好的移動裝置來取代手機,那這件事情就另說。
長天科技和華威的合作,以及華威突然猛
增的銷量,在國內的手機通訊市場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其效應不亞於一顆原子彈。
直接把藍廠、綠廠、魅族、酷派以及小米和聯翔給打蒙了。
成功好像很難。
小米搞出了一連串的網際網路營銷戰略,才把小米4的銷量上了500萬部,勉強能夠看一看前面的強者(瀚海手機,蘋果手機,以及三星)。
藍廠和綠廠請了無數明星代言,採用各種眼花繚亂的手機系列,總銷量勉強能夠佔到國產手機的第一梯隊,但是距離三星和蘋果還差了老遠。
酷派和聯翔就別說了。
做手機基本上就是做了一個寂寞。
酷派選擇的是充話費送手機,但是送的垃圾智慧手機,使用者基本上當功能手機在用。
看著銷量好像是起來了但實際上沒賺多少錢。
聯翔就更別提了。
自己以為自己是王子,不屑和運營商合作,要學習蘋果特立獨行的銷售方式。
結果消費者根本就不買賬。
醒悟過來要和運營商合作,卻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是藍廠和綠廠的對手,甚至連酷派都比不過。
做智慧手機做了一個寂寞。
但成功好像有十分的容易。
瀚海手機的兩個子品牌一賣就成爆款,華威和長天科技合作之後,一直滯銷的P7也突然成為了爆款。
成功好像是真的很簡單。
現在放在小米和聯想等手機品牌面前有一個選擇題。
是不是要學習華威和長天科技合作?
和長天科技合作之後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如果和長天科技合作,那是不是要得罪米國的那些科學公司?
要是米國的那一些科技公司不再賣晶片或者是其他的半導體產品給自己浪費怎麼辦?
在患得患失之下,夏國的這一些手機企業,步履蹣跚一步三回頭。
米國的科技公司也一直在關注著夏國這邊的情況。
不僅僅是在夏國諾基亞和波導手機爆賣,在歐洲市場一週的時間,諾基亞和波導手機的銷量就突破了100萬臺。
這對整個歐洲中端市場造成了強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