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將西方的科技奉為圭臬,對西方的技術更是十分的迷信。
如果瀚海手機一帆風順能夠成功的在西方市場和亞洲市場站穩腳跟,並且一口氣取得了如同當初諾基亞那樣的地位。
那麼夏國的這一些網際網路手機廠商二話不說,一定會跟隨長天科技,共同建設以螢火作業系統為核心的系統生態鏈。
但是隨著蘋果公司和三星、谷歌等公司開展了一輪又一輪對長天科技的絞殺,不願意輕易的放棄全球的市場。
這也導致了瀚海手機在歐洲以及全球市場的銷量放緩,甚至遇到一些挫折。
國內的這些手機廠商和配套企業一看。
哇,不得了呀!
還是西方的產業鏈完善,生產鏈完善,科技公司強大。
長天科技再怎麼強大,也是雙拳難敵四手。
在前段時間長天科技在歐洲身上遇挫,國內市場又遇到了類似於李民生一家這樣無理取鬧的人。
這更是堅定了夏國科技界的那些精英階層國內科技只靠自己發展走不出去,一定要依附於海外強大的科技公司才能夠獲得市場的想法。
他們也藉著這個契機,接下了高通等科技公司丟擲來的橄欖枝,趕緊購買高通的晶片,三星的儲存,以及三星和索尼的攝像頭,LG的螢幕等等,完全把自己的科技戰略目標放在了西方的陣營裡。
畢竟只有這種方法才能夠更快更好的贏得市場獲得利潤。
以瀚海手機受到長天科技負面輿論的影響,銷售受阻的情況的契機,儘快的推出了自己的新品手機,配合海外的手機廠商打高低戰(三星蘋果進攻高階市場,並且拉動以安卓系統和iOS系統為主的網際網路生態圈,國內手機廠商打中端和低端的市場,不斷的把消費者引入安卓生態鏈)。
不得不說這種策略還是非常的奏效。
隨著長天科技在歐洲市場上受到了一些阻擾,以及前段時間重症治療中心爆發出來的一些負面新聞
不僅僅是使用者和消費者,就算是夏國的應用公司,對長天科技是否能夠以一己之力建設完整的螢火生態鏈,也是持懷疑態度。
三星等手機的銷量在這段時間表現很搶眼。
所以在權衡之下,夏國的新興智慧手機團體大部分選擇了保守的做法。
也就是和米國的硬體供應商合作,拿到他們認為最先進的手機硬體,並且利用十分粗暴簡單的方式將其組合成為手機,然後用洗腦一般的營銷方式將手機賣出去,以最快的方式賺到最多的錢。
這種賺錢的理念,和10多年前以及現在聯翔在PC領域賺錢的理念都是一樣的——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不錯的現金流量,甚至能夠讓一家公司快速的成長起來。
比如小米和來藍廠綠廠是這樣,抓住了時代的風口浪尖順利的成為在區域內有影響力的大公司。
但如果採取這種模式也比較短視,能夠較為快速的累積原始資本獲得利潤,上限太低,發展結構太過於脆弱,隨時可能死亡。
畢竟核心科技掌握在西方公司的手中。
哪一天看你不爽了,或者說你銷售的產品影響到他們本身的利益了,那麼有誰是可以斷你的貨源,並且彼此對你施加壓力,增加談判籌碼。
還有一種路子就是長天科技和華威正在踐行的。
豐富自己的產業鏈和技術積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種道路雖然十分的艱難,而且見效非常的緩慢,並且成功率非常的低。
如果成功了,那麼就可以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科技體系和
產業鏈。
這就非常的穩固了,各種技術和體系就是盤根錯節的基礎,那個時候想扳倒你,也非常的不容易。
陳瀟一開始創立長天科技的想法就是要在夏國打造屬於夏國人的一套技術和知識體系,擁有牢固的根基和充足的實力與西方的科技公司競爭。
沒有想到夏國不少基金件事連一點定性都沒有。
社會雖然進步了,但是人性並沒有進步,心態和自信心都沒有進步。
這些科技公司的心態和清朝末年大部分人的心態沒有什麼差別。
對外一打就害怕一打就慫,但是對內只是張牙舞爪,恨不得把你整個人都吞掉。
陳瀟現在要做的就是讓長天科技得知一些左右搖擺的科技公司立規矩。
長天科技對整個夏國的科技規劃是有時間限制的。
現在長天科技對這一些國內科技公司的態度,並不是你可以選擇和我合作,也可以和西方的科技公司合作,加盟他們的體系,而是要麼加入我的體系,要麼離開夏國市場,要麼就徹底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