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極其的有效。
死者為大。
在道德上佔據制高點。
隨著蓬儒之言響後,京都三十萬讀書人,也逐漸回過神來了。
“許清宵,你罪該萬死。”
“你害我大儒入獄,毀他名譽,害得他受盡屈辱,如今被逼自盡,當真是狼子野心,畜生不如啊。”
“哼,這就是大魏平亂侯嗎?當真是夠狠毒啊。”
“許清宵,你還我大儒命來。”
“嗚呼張儒,含冤受辱,死於非命,許清宵,你手段當真歹毒無比,某一定要將你所做之事,傳至天下,讓所有讀書人,抨擊於你。”
“堂堂大儒,死在牢中,這當真是莫大的譏諷,莫大的恥辱啊。”
一道道憤怒之聲響起,他們從驚愕中醒來,取而代之自然是憤怒。
這些讀書人仇視許清宵,無非是兩個原因。
先入為主,畢竟許清宵的狂妄,讓他們很不舒服,大家對大儒客客氣氣,尊重長輩,大儒訓斥他們一句,他們都不敢說什麼,憑什麼許清宵想怒懟大儒就怒懟大儒?
嫉妒才華,同樣都是讀書人,同樣都是刻苦讀書,憑什麼許清宵才不過二十歲,就已經成為了大儒,他們嫉妒也憎惡許清宵,自己尊重聖人,尊重大儒,受盡委屈,成不了大儒。
許清宵如此狂妄,卻能成為大儒,他們不服,深深感到不服。
第一個原因還好,最主要的是第二個原因。
許清宵太優秀了,優秀到如同皓月一般,聳立在天穹之上,將他們的光芒全部遮蓋。
尤其是許清宵太過於年輕了,如果許清宵是個七八十歲的老者,哪怕一朝得道,成為半聖,他們都不覺得什麼。
可許清宵太年輕了,讓人不嫉妒都不行啊。
也就是因為這兩個原因,天下諸多讀書人厭惡許清宵,恨不得許清宵出點亂子。
可惜的是,每一次遇到事情,許清宵都能逢凶化吉,而且每一次許清宵都站在深明大義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讓人束手無策。
然而這一次,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變成了蓬儒,變成了朱聖一脈的天地大儒。
含冤入獄,自盡證心。
光是這個,就足以讓許清宵死無葬身之地了。
“閉嘴!”
這一刻,兵部尚書周嚴的聲音響起。
張儒自盡,這的確是一件大事,可也輪不到這些讀書人來抨擊辱罵,至少今天不可以。
“閉什麼嘴?做了這種事情,難不成還不讓人說?”
“周尚書,張儒含冤入獄,如今更是上吊自盡,你讓我等如何冷靜?”
“好一個官官相護,好一個閉嘴啊。”
“這個周嚴,已經是許清宵的人了,我聽聞這次大戰,許清宵殺降屠城,不僅僅是為了戰爭,而是因為想要貪圖其國寶物,怕事情傳開,所以才殺降屠城的,看這個樣子,堂堂兵部尚書周嚴,估計被收買了吧?”
“閉什麼嘴?我等讀書人,敢說敢當,你憑什麼讓我等閉嘴?”
周嚴本想壓住這幫讀書人,讓他們暫時不要鬧騰,至少等封侯儀式徹底結束,再加上還有一點,各國使者都在這裡看著呢。
這個各國使者,倒不是附屬國的使者,而是突邪王朝,初元王朝,依舊一些仙道宗門的弟子都在觀望。
堂堂大魏平亂侯冊封大典,發生這種事情,傳開了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只可惜的是,周嚴以為自己能壓制住讀書人,卻不曾想到被這群讀書人逮住機會,甚至有人直接造謠,一張嘴巴胡亂造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無所顧忌。
聽到這一陣陣的罵聲,周嚴臉色冷冽。
“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