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犧牲一位大儒,就是為了藉助讀書人之勢,想要打壓自己?
這算計,當真是陰險毒辣,也當真是狠啊。
這幾日,許清宵也想過蓬儒會用什麼手段來針對自己,他想過很多種可能。
但都發現,意義不大。
蓬儒唯一能攻擊自己的藉口,一定是殺降屠城。
只是還是之前那句話,用這個點來抨擊自己沒有任何用,甚至說一點作用都沒有。
戰況結果擺在這裡。
所以許清宵想不明白,蓬儒會用什麼手段來找自己麻煩,甚至許清宵想過,蓬儒可能又拿修煉異術這個點來抨擊自己。
可自己去文宮自證,拿這個點根本沒用,現在天下人都相信自己沒有修煉異術,所以異術找不了自己麻煩。
沒想到的是,蓬儒竟然能讓張寧天牢自盡,用這種無比卑劣的手段,來找自己麻煩。
好啊。
好啊。
當真是好啊。
一位大儒,含冤入獄,最終自盡大牢,如果沒有任何解釋的話,那麼這件事情足可以流傳千古。
畢竟在世人眼中,生命是最寶貴的,而大儒則是最為正直之人,沒有人會覺得儒生品行敗壞,更何況是一尊大儒?
而大儒身死,含冤入獄,這如何不能激起天下讀書人的怨恨?
不明真相的人,只怕第一反應就是,如果不是真的含冤受辱,堂堂一位大儒,怎可能會選擇用如此極端的方式來反抗?
人死為大,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
大部分的人,也都會下意識可憐弱勢群體,尤其是人都死了。
許清宵可以想象得到,待會會是一場怎樣的血雨腥風。
這還當真是狠毒啊。
不過想想也是,張寧年齡已經到了,現在死和晚點死區別不大,而且張寧痛恨自己,也憎惡自己,如果以自己的死亡,將自己拉下水。
相信張寧九泉之下也會大笑連連啊。
這是一場危機,一場極大的危機,許清宵面無表情,可內心卻在思索應對之法。
也就在此時,一陣淡淡的香味傳來。
是女帝走到了面前。
絕美的面容,露出無比平靜的神色,她的目光帶著平靜,也帶著一絲堅定,彷彿再告訴自己,這件事情她有辦法解決。
感受到女帝的想法,許清宵沒有多想了,接受加冕。
“陛下詔曰。”
“武昌元年,大魏遭遇異族國叛亂之禍,大魏戶部侍郎許清宵臨危受命,統御六部,指揮戰局,一日除蕃,三日滅唐,力挽狂瀾,平亂異族,戰功赫赫,威名四海。”
“朕,今日冊封大魏戶部侍郎許清宵,為大魏平亂侯,世襲罔替,受萬民朝拜。”
“欽此。”
太監之聲,響徹整個京都,而就在此時,這一刻萬民朝拜許清宵。
“草民叩拜平亂侯。”
百姓們紛紛下跪,朝著許清宵磕頭,他們心甘情願臣服,不僅僅是因為許清宵是侯爺,而是許清宵這一年來的所作所為,每一件事情,都歷歷在目。
大儒不公,怒懟大儒。
刑部打壓,大鬧刑部。
郡王有罪,聖意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