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改善伙食,住宿,並且三代當兵,三代兒孫上學由大魏資助,這就有些.......太可怕了吧?
這得花費多少銀子啊。
要是這東西說出去,兩百萬將士隨隨便便招來啊。
然而兵部尚書周嚴還沒說什麼,顧言的聲音不由響起了。
“這預算未免有些大吧,一百萬人一年軍費一千萬兩,這是基本的軍費,然而如若改善伙食和住宿等等費用,百萬大軍一年但至少需要五千萬兩白銀。”
“兩百萬便是一萬萬兩白銀,這還僅僅只是新軍。”
“天子軍,麒麟軍,玄武軍,此三軍也要得到相應提升,不可能只照顧新兵,不照顧老兵啊。”
“如此一來的話,一年接近三萬萬兩軍費,這.......未免有些多了吧?”
顧言皺著眉頭,不是他不同意許清宵,而是一年接近三萬萬兩軍費,現在扛得住,因為有四百萬萬兩國庫白銀。
可大魏各處都需要花錢,不能只看這一年兩年,要看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甚至是五十年後。
如若那個時候大魏沒銀子了,裁軍,下降伙食等等福利,極其容易鬧出兵變之事。
這一刻,哪怕是兵部尚書周嚴,也不禁開口。
“的確,若是這樣的話,成本太大了。”
擴軍增兵是好事啊。
周嚴肯定答應啊。
可問題是,擴兩營兵力,實實在在有些問題,他們沒那個底氣啊。
只是許清宵搖了搖頭道。
“國之根本,在於兵力,未來想要穩定發展,就必須要增強大魏兵力。”
“而且這兩大兵營,我有另外打算,分三年制,五年制,十年制和終身制。”
“大魏百姓,十六歲至三十五歲,皆可入伍從軍,只需要操練三年,強身健體,懂得布兵陣等簡單行兵操作即可。”
“三年制後,如若願意留下,便是五年制,再待兩年,如若願意可晉升為十年制,提升軍中職位,指點與教導新兵。”
“十年期限滿後,取之三成,可給予終身制,入兵部,授軍職。”
“其餘七成可前往大魏各地縣衙,或自求生路,所以三代從軍,是需要刪選,而不是想當就當。”
許清宵將兵制計劃說出。
一口氣增兵肯定是有所壓力的,但養兵才是許清宵的目的。
養兵的好處,就是在關鍵時刻,大魏真正宣戰時,可以在短暫時間內,全民皆兵。
這是大魏走到最後一步的底牌。
如此的話,突邪王朝與初元王朝還真不敢亂跳。
隨著許清宵這麼一解釋,眾人稍稍鬆了口氣,這樣的話,還真沒什麼問題。
雖然還是增加了成本,但至少後期成本沒有增加太多。
畢竟許清宵這個當兵條件一說出去,有多少人要來當兵啊,自己沒有進步的希望,但後代說不準啊。
得到認可後,許清宵將目光看向工部尚書李彥龍道。
“擴軍,增兵,只是最簡單的手段,真正的手段,在於工部。”
“兵工結合,才是真正的王道,周尚書,李尚書,我打算單獨設立兵工營出來,從聚賢館中,招攬人才,研發可以以一敵百的戰爭兵器。”
“當然,此物目前只是一個想法,具體許某會帶來圖紙,這個先不說。”
“兵工營,是工部圍繞將士們打造更強的兵器,更堅固的護甲,並且研發更強的攻城器,守城器,甚至包括大型運糧器這種東西。”
“這是大魏兵部的真正發展,也是大魏工部的核心發展之一,工部一半的精力,圍繞兵部,剩餘一半,則建天工閣,吸納各地人才,研究工器。”
“兵部戰器,民生耕器,只要是可以便捷於百姓,有利於大魏,若研製而出,賞高官厚祿,且大魏會以天價銀兩購買其物,至少萬兩白銀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