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內。
隨著女帝旨意響起。
眾百官神色微微一變,他們都知道,女帝這是要竭盡全力扶持許清宵啊。
一般來說,科舉這種事情,都是由大魏文宮主持,同時由六部輔助。
卻不曾想到,這一次竟然讓許清宵當主考官。
不過一眼看去,今日大魏文宮沒有儒臣上朝,準確點來說,這些日子大魏文宮的儒臣都沒有上朝。
因為蓬儒還在牢獄之中。
這些儒臣以不上朝的方式,來做無聲的反抗。
而不知道為什麼,這段時間朝堂上除了必要的爭吵以外,文武之間的關係又好了不少。
這讓大家莫名覺得很舒服啊。
而女帝將文宮的事情,交給許清宵來做,這又是一種無形的支援。
心學只怕當真要在大魏盛行了,而有大魏全力推廣之下,心學想不成為主流都不行啊。
“臣,領旨。”
監考武昌第一屆科舉,許清宵自然答應下來,無論是從個人影響,還是從選拔人才上面,對自己都有巨大的幫助。
更主要的是,許清宵看得出來,女帝是有意要打壓大魏文宮了。
這對自己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行了,許愛卿,下了朝以後,來朕的寢宮一趟。”
“商談一些要事。”
女帝開口,讓許清宵去她寢宮一趟。
“臣領旨。”
“不過陛下,這些文稿,還請陛下收好,最好是以國器鎮壓,否則.......”
“臣怕會惹來一些異象。”
許清宵本來是不想提醒的,但看大家好像沒什麼反應,所以還是提醒一句吧。
倒不是許清宵凡爾賽,而是這篇文稿被他以文氣鎮壓了,換句話來說,如果不鎮壓的話,光是自己寫的時候,估計異象都會沖天而起。
這篇文章,對比安國策來說,略勝一點,畢竟安國策這種東西,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施行,只要經濟條件好,底層生產能力還不錯的情況下。
而許清宵寫的一統中州策論,主要還是針對大魏王朝,圍繞的是大魏王朝,而不是突邪王朝或初元王朝。
自然算得上是絕世策論,可也不會超越安國策太多。
許清宵擔心的是異象出現,惹別人注意,畢竟如今的大魏,需要低調一會了。
此話說出。
眾人看向許清宵,有人想要開口說一句,但嘴張開了,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像許清宵說的沒什麼問題。
“來人,以玉盒盛裝,送入宗廟。”
“退朝。”
女帝開口,倒也直接,轉身便離開了。
待女帝走後,百官退朝,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許清宵跟著百官一同離開,只是百官是回去,而他要準備前往女帝的寢宮。
不過話說,為什麼是寢宮啊。
“守仁,待會談完之後,來找一趟老夫,老夫都等著你,你這五個計劃,必須要說清楚一些,文稿內容雖然寫的細緻,但很多東西還是感覺不明不白。”
“待會一定要來。”
剛走出殿內,陳正儒的聲音便響起了,他拉著許清宵,如此說道。
其餘尚書紛紛點了點頭。